大伙儿今天咋样?我这几天干了件特有意思的事儿,琢磨着得跟你们唠唠。这事儿,感觉就跟那侦探片里似的——重返犯罪现场。我这儿的“犯罪现场”不是真刀真枪的案子,而是我几年前参与过的一个项目,一个彻头彻尾、让人想起来都脑仁儿疼的烂摊子。
那项目当年真是把我折腾得够呛,代码写得昏天黑地,还是一塌糊涂。最近收拾旧硬盘,偶然翻出了那时候的文件夹,你猜怎么着?我竟然鬼使神差地点开看了。可能就是好奇,想看看当年那个“现场”到底惨烈到啥地步,也想知道现在的我,回过头去看,能不能看出点不一样的东西。
我的“调查”开始了
说干就干,我泡了杯浓茶,深吸一口气,就像个准备踏入尘封已久密室的探险家。我先是把那些老代码给扒拉出来了。好家伙,有些地方我自己写的注释,现在看着都跟天书似的,完全想不起来当时为啥那么写。真是岁月不饶人,当年的思路现在看,简直是“勇气可嘉”。
我翻了翻当时的项目文档,还有一些零散的会议记录。那感觉,就像在拼凑一堆破碎的记忆。我努力回忆:
- 我们当初为啥选了这个技术方案?现在看来,简直是给自己挖坑。
- 那些没完没了的需求变更是怎么来的?,想起来了,客户那边天天有新想法,我们这边,又不太会拒绝。
- 团队内部沟通是不是也有问题?好像是的,各干各的,信息不同步,好多东西都对不上。
我还特意去翻了翻当时留下来的一些bug报告。密密麻麻的一片红,看得我眼晕。现在回想起来,很多bug在设计阶段就能避免的,但当时我们都太急于求成了,想着先把功能堆出来再说,结果?小坑不补,大坑吃苦。
“真相”是啥样的?
这么一通“现场勘查”下来,我发现当年的失败,真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,也不是单一某个环节出了岔子。那简直就是一连串错误决策和不良实践的“完美风暴”。
目标就不明确。一开始说要造个自行车,做着做着就想给它加上翅膀,想让它能潜水。摊子铺得太大,啥都想要,结果啥都没弄
技术选型太冒进。用了一些当时团队根本不熟悉的新玩意儿,光是踩坑填坑就耗费了大量时间,真正用在业务逻辑上的精力反而少了。
再有就是沟通严重不足。各管一摊,信息壁垒高得吓人。我做的东西,可能老王那边根本不知道,他改了一点,我这边可能就崩了。这种事儿,当年简直是家常便饭。
我自己当年也有不少问题。经验不足,考虑不周全,有些代码写得确实糙。现在看,简直想穿越回去给自己两巴掌。但话说回来,谁还没年轻过,没犯过傻?
这回“重返犯罪现场”的经历,虽然有点儿糟心,但也挺有收获的。至少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了当年的问题所在,也算是给自己提了个醒。现在做项目,我会下意识地避开以前踩过的那些坑。比如,需求一定要反复确认,技术方案要选稳妥的,团队沟通必须摆在第一位。这些血泪教训,现在都成了我的宝贵经验。
有时候回头看看过去的失败,也不是啥坏事。只要能从中吸取点教训,让自己以后别在同一个地方再摔跟头,那这回“重返”就算值了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