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“金钱至上”实践之路
最近,就琢磨一件事儿,挺有意思的。起因是看了个动画片,就是那种打打杀杀挺火的やつ,里面有个角色,是个女的,自由职业,接活儿全看钱,给够钱啥都干,给少了或者没油水,理都不理你。当时就觉得,嚯,这姐们儿活得真够“通透”的,虽然看着有点冷冰冰,但仔细想想,好像也有点道理。
以前干活儿,尤其是接点私活或者帮朋友忙,老是不好意思谈钱,总觉得谈钱伤感情,或者觉得人家找我就是看得起我,得“够意思”。结果?
- 累死累活:经常为了点“面子”或者“人情”,接一些费力不讨甚至还得自己搭钱的事儿。
- 价值模糊:干完了,人家客气两句,给点辛苦费,有时候还不如我搭进去的时间和精力值钱,自己心里憋屈。
- 精力分散:啥活儿都接,好的坏的,赚钱的不赚钱的,把自己搞得贼累,真正想做好的事儿反而没精力了。
后来有段时间,工作上也不太顺心,感觉自己就像个螺丝钉,干多少活儿也就那样,没什么议价能力。那阵子就想,不行,我得学学那个动画里的姐们儿,得为自己活,得实际点。
开始我的“冥冥”式实践
说干就干,我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接活儿和处理工作关系的方式。
第一步:明确标价。
不管是谁来找,熟人也新客户也罢,先把丑话说前头。这活儿大概要多少时间,我的报价是多少,清清楚楚。一开始还真有点张不开口,怕把人吓跑。但事实是,真正尊重你价值的人,是能接受合理报价的。那些一听报价就消失的,或者想跟你“谈感情”压价的,正省得我浪费时间。
第二步:评估“性价比”。
就像那位大姐头一样,不是给钱就干。我得评估这活儿对我来说“值不值”。
- 时间成本:需要投入多少时间?会不会影响我的主业或者休息?
- 精力成本:这活儿烧不烧脑?客户好不好沟通?会不会搞得心力交瘁?
- 收益回报:报酬是不是对得起我的付出?有没有潜在的长期价值(比如能学到新东西,或者拓展人脉)?
开始学会拒绝。对于那些性价比不高的活儿,就算对方说得天花乱坠,也得硬着心肠说“不”。这可比点头难多了,但拒绝几次之后,发现天也没塌下来,反而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更集中了。
第三步:专注核心技能。
人家有操控乌鸦的本事,咱也得有自己的“绝活儿”。我开始梳理自己到底擅长什么,哪些技能是市场上比较稀缺、能卖上价的。然后就有意识地去钻研和提升这些核心技能,而不是啥都懂一点,啥都不精。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能带来最大回报的地方。
实践到现在的感受
搞了这么一阵子,要说完全变成那种“金钱至上”的人,肯定不可能,毕竟人还是有感情的嘛但确实改变了我很多。
没那么累了。拒绝掉那些乱七八糟的请求后,整个人清爽多了,能专注做自己觉得重要的事。
收入确实有改善。因为敢于报价,也更专注于高价值的领域,回报自然就上来了。
最重要的是,感觉更自信了。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,也敢于去争取,这种感觉挺好的。不再是以前那个不好意思谈钱的老好人了。
这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。有时候也会自我怀疑,是不是太“市侩”了?会不会得罪人?但转念一想,成年人的世界,大家都很忙,明码标价,清晰沟通,是最高效的方式。为自己的时间和劳动争取合理的报酬,天经地义。
这实践,还在继续。就像那位只认钱的姐姐一样,在自己的领域里,专业、独立、清醒地评估价值,我觉得挺酷的。不是说要变得冷酷无情,而是要对自己负责,对自己的价值负责。这大概就是我从那个角色身上学到的,最实用的一课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