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一直在琢磨一个词儿,“中立邪恶”。觉得这不就是游戏里头瞎掰的设定嘛啥九宫格阵营的,听着挺玄乎。但后来经历一些事儿,回过头再看,发现这玩意儿在现实里头,还真能找到影子,甚至有时候,我自己不知不觉就“实践”一把。
初识与琢磨
最早接触这概念,确实是因为以前玩桌游。当时就觉得,这“中立邪恶”挺有意思,说白,就是一切为自己,规矩、人情、道德,这些东西对他来说,好用就用,不好用就扔一边。不像那些混乱邪恶的,没事儿就想搞破坏;也不像守序邪恶,还讲究个等级、规矩啥的。中立邪恶,就是纯粹的利己主义者,脑子里就一根弦:这事儿对我有没有好处?
那时候年轻,觉得这太自私,不是啥好东西。但后来进社会,摸爬滚打几年,见的人多,碰的事儿杂,想法就慢慢变。
实践的开端:一个烂摊子项目
印象最深的一次,是几年前接手的一个项目。说是接手,就是前面几任留下来的一个烂摊子。各种问题层出不穷,需求文档乱七八糟,代码写得跟坨屎一样,合作的部门也是互相踢皮球,谁都不想担责任。
刚开始,我还想着,得有点责任心,得有团队精神,想着怎么把这摊子事儿给捋顺,怎么去协调各方关系,怎么去抢救一下这个项目。天天加班加点,找这个沟通,求那个帮忙,试图按“规矩”来,按“流程”走。结果?
- 碰一鼻子灰:人家根本不鸟你,觉得你是个愣头青,想拉他们下水。
- 背不少黑锅:项目出问题,前面的人早就跑,责任自然就落到你这个“现任”头上。
- 累得像条狗:身心俱疲,关键是,事情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。
那段时间,真是焦头烂额。我开始反思,我这么“正直”、“有责任心”,到底图个是为那个看似“高尚”的目标?还是为那些根本不在乎你死活的同事和领导的“认可”?
转变:只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
有一天晚上加班到深夜,看着窗外黑漆漆的,我突然就想通。这个项目,大概率是救不活。我再怎么努力,可能也是个失败的结局,还得搭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,甚至可能影响我的绩效和前途。
从那天起,我的策略变。
我不再去想怎么拯救整个项目,那个目标太大,也太不现实。我开始把精力聚焦在我自己负责的那一小块儿。别人甩过来的锅,能挡就挡,挡不的,我就详细记录邮件、聊天记录,明确责任边界。需要别人配合的工作,我不再苦口婆心地去“求”,而是发正式邮件,抄送相关领导,把皮球踢回去——我通知到位,你不配合导致的问题,那是你的事儿。
规则?流程? 我也用,但不再是出于“遵守”的目的,而是把它们当成保护自己的工具。哪些规则对明确我的工作范围有利,我就强调哪些;哪些流程能把责任撇清,我就严格执行哪些。
至于团队合作?以前觉得重要,现在看来,在一个烂摊子里,所谓的“合作”很多时候就是互相拖累。我开始变得“独”,只确保我负责的部分按时、按质(在我能控制的范围内)完成。别人的事儿?只要不影响到我,我眼不见心不烦。
听起来可能不太好听,有点“自私自利”?没错,当时我就觉得,我这就是在实践“中立邪恶”。我不是要去主动害人,也不是要破坏什么,我只是不想再被这个烂摊子拖垮,我要确保我自己能活下来,能把自己的事儿做至于项目怎么样,团队其他人怎么样,我已经不那么关心。
结果与反思
的结果嘛那个项目果然还是黄。但在评估的时候,因为我有清晰的工作记录和责任划分,领导也知道问题主要不在我这儿,所以我没受到太大的影响,平稳过渡到下一个项目。反倒是那些之前一直和稀泥或者互相指责的人,或多或少都吃点亏。
这回经历对我触动挺大的。不是说我从此就变成一个彻底的利己主义者,但在某些特定的、糟糕的环境下,我觉得“中立邪恶”的生存策略,确实是一种非常实用、甚至可以说是必要的自保手段。它让你能剥离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道德绑架,专注于最核心的目标:保护好自己的利益,完成好自己的任务。不主动伤人,但也绝不让人轻易伤害自己。规矩和人情,都是工具,有用就拿来用,没用就放一边。
这种“实践”不能滥用,得分场合。但在某些不得不“活下去”的时刻,它确实给我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。这就是我从“中立邪恶”这个词儿里,联系到自己身上,琢磨出来的一点东西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