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,今天这标题就俩字儿,“活该”。这俩字儿,以前老觉得是说别人的,带着点幸灾乐祸。但干我们这行的,或者说,做人做事儿久了,你会发现,有时候这俩字儿,是说给你自己听的。今儿我就扒拉扒拉我自个儿的一段“活该”经历,纯当是给自己提个醒,也给看的朋友们撂个话。
那得是几年前了,刚在一个项目里混出点小名堂,尾巴有点翘。觉得自己挺牛,能耐了。正好接了个活儿,不大不小,但对我来说算是个新领域。甲方那边要求提得挺细,我老大也找我谈话,特意嘱咐,说这玩意儿水深,别想多花心思,多沟通。
我当时怎么想的?嘴上“嗯嗯”答应着,心里压根儿没当回事。觉得老大就是谨慎过头了,这甲方,要求是细,但不就是按部就班来嘛能有多难?加上那阵子手头还有点别的事儿分心,总想着先把简单的弄完,这“硬骨头”往后放放。
拖延症这玩意儿,真是害死人。一天拖一天,眼瞅着快到deadline了,我才急急忙忙开始动手。之前甲方提的那些细节?老大提醒的那些坑?早忘一边儿去了。就凭着自己的老经验,咔咔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。心里还美滋滋,看,哥们儿效率就是高!
结果?临门一脚,要交东西了,一跑起来,傻眼了。
- 基础的功能跑不顺畅。
- 甲方特别强调的几个点,压根儿没实现到位。
- 整体效果,跟我最初吹牛逼时画的大饼,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当时那个汗,哗哗地往下流。临时抱佛脚?来不及了。想找人帮忙?人家也有自己的活儿。硬着头皮交上去,结果可想而知。甲方那边脸拉得老长,虽然没当面骂街,但那眼神,那语气,摆明了就是“这啥玩意儿?”。老大那边,更是把我叫过去,狠狠剋了一顿。那项目后续的合作机会,自然也就泡汤了。
那天晚上,我一个人坐那儿,心里真就只有俩字儿:活该。
怪谁?怪甲方要求多?怪老大没盯紧?都不是。纯粹是怪自己。怪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儿,听不进劝;怪自己懒,拖拖拉拉;怪自己想不肯下笨功夫去钻研细节。
这跟头栽得不冤。从那以后,我算是长了记性。接活儿前,先掂量自己几斤几两,不懂就问,不敢瞎打包票。老大的话,甲方的要求,甭管中听不中听,都记心里,一条条对着干。宁可前期多费嘴皮子,多下功夫,也别等到抓瞎。
所以说,这“活该”,有时候真不是骂人的话,它是个警钟。提醒你,做错了事,就得承担后果,别抱怨,别找借口。老老实实认了,下次别再犯,这亏才没白吃。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实践记录,一段关于“活该”的自我反省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