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就随便聊聊这个“2081”,也不是啥正经项目或者研究,就是我自个儿瞎琢磨的一些记录。
起因挺简单的,前阵子收拾旧物,翻出来一个好多年前买的电子万年历,也不知道咋回事,电池漏液,屏幕就定格在“2081年”某个日期不动了。当时看着这个数字,心里咯噔一下,感觉挺遥远的,又好像没那么远。
瞎想的开始
我就坐在那儿,对着那个坏掉的万年历发呆。2081年,那时候我都多大了?掐指一算,嚯,要是还能喘气儿,也是个老头子了。那时候的世界会是啥样?
我就开始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。现在天天喊的那些人工智能、自动驾驶、虚拟现实,到了2081年,估计都成了家常便饭了?可能出门都不用自己开车了,招招手,一个无人驾驶的小车就停你面前。或者,干脆人都不用出门了,戴个头盔,就能在虚拟世界里开会、旅游、甚至谈恋爱?
我又想到能源。现在为了油价、电价天天算计,到了那时候,是不是核聚变都搞定了?家家户户用着几乎免费的清洁能源,再也不用担心冬天暖气费太贵,夏天空调不敢开了?听起来挺美的。
还有寿命。现在医疗技术进步也快,各种新药、新疗法。等到2081年,人均寿命会不会真像有些人说的那样,轻松过百,甚至一百好几十岁?那可真是难以想象。活那么久,是好事还是坏事?到时候养老怎么办?社会结构会变成啥样?
回到现实的记录
想这些的时候,脑子是飘着的,有点不着边际。我就顺手拿了个本子,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随手记了几笔。这大概就是我的“实践过程”了——从一个坏掉的万年历开始,胡思乱想,然后随手记录。
- 第一步: 盯着那个“2081”发呆,让思绪飞一会儿。
- 第二步: 想到啥就抓住比如交通、能源、寿命这些比较容易联想到的方面。
- 第三步: 不去评判这些想法靠不靠谱,就是纯粹地发散思维。
- 第四步: 拿个本子或者打开手机备忘录,把这些闪过的念头,用最口语化的词,随便写下来,不成体系也没关系。比如我就写了“满天飞车?”、“电不要钱?”、“活到150?”、“到时候还用上班不?”这种。
写下来这个动作挺重要的,它让你感觉这些胡思乱想好像也留下了一点痕迹,不完全是白日做梦。虽然这些记录现在回头看,可能有点幼稚可笑,但它确实是我当时思考的一个快照。
也没啥特别的“成果”。就是一堆零散的、关于未来的、不成熟的想法片段。这个过程对我来说,更像是一种短暂的精神放松,从眼前的柴米油盐里跳出来那么一小会儿,看看远方,哪怕那个远方是完全凭空想象的。
这就是我关于“2081”的实践记录了。没什么高深的东西,就是一次由头脑发热引发的瞎想和随手记录,挺个人的,分享出来给大家看个乐呵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