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我就老琢磨这个“祠”字。以前模模糊糊觉得,不就是个老房子,拜祖宗的地方嘛真自己去跑了几个地方,看了看,才发现,这里头门道还真不少,不是一回事儿。
一开始真有点搞不清楚
刚开始那会儿,真是走到哪看到哪。有的地方叫“宗祠”,摆满了牌位,一看就是一家子的事儿。比如上次回老家看到的那个小村里的祠堂,虽然不大,但感觉特别有规矩,进去就觉得肃静。转头又去了趟旅游景点,看到个叫武侯祠的,那气派,供的是诸葛亮,这就不是一家一姓的事儿了,是纪念大人物。
然后网上随便翻了翻资料,又冒出来什么孔庙,文庙,还有些纪念某个文人比如三苏祠这种。当时我就犯迷糊了,这都叫“祠”或者沾点边,咋区别这么大?有的像家庙,有的像纪念馆,有的简直跟博物馆似的,挂满了字画介绍生平。
后来跑多了琢磨出来了
后来跑的地方多了,也问了些当地的老人,加上自己瞎琢磨,好像有点明白了。这玩意儿得分开看:
- 一种就是姓氏宗祠,像我们老家附近村里那种,主要是给自家族里人拜祖先、续家谱、商量事儿用的,讲究个血缘传承。什么广州那个陈家祠,还有资料里看到的李氏大宗祠,基本都是这类,核心是“家族”。
- 另一种是名人祠,就是纪念历史上有名气、有功劳或者有德行的人。比如那个武侯祠纪念诸葛亮,还有听说陕西有个司马迁祠纪念司马迁,这种更多是官方或者大家伙儿一起盖的,表示尊敬,让后人学习他的精神啥的,强调的是“功绩”或“品德”。
- 还有些像孔庙、太庙啥的,感觉规格更高,范围更广,有点超出一般“祠”的概念了,更像是国家级或者文化符号性质的祭祀场所,那个层面就不太一样了。
这么一分,心里头就亮堂多了。不是一锅烩,各有各的讲究和用途。
为啥突然琢磨这个?
也没啥大事儿。主要是前段时间放假,回了趟老家,看到村口那个破败的老祠堂居然在修缮,搭了脚手架,就凑过去看了看。跟里头干活的师傅还有村里一个管事儿的老大爷聊了几句,听他讲了讲他们家族以前怎么在这里祭祀、开会,突然就对这东西来了兴趣。
回来之后正好有点空闲时间,闲着也是闲着,就想着干脆顺藤摸瓜,把这事儿弄弄明白。于是就开始到处看看资料,有机会出门就特意留意下有没有祠堂,拍几张照片回来琢磨琢磨,算是自己给自己找了个事儿干,瞎研究了一通,也算是个实践过程。
跑这一趟下来,虽然就是走马观花加瞎琢磨,但也挺有意思。以前光看个热闹,觉得就是个老建筑,现在多少知道点门道了。这些老祠堂,不光是砖头木头,里头藏着的故事、规矩和人情味儿,还真值得咱们稍微停下来,咂摸咂摸味道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