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,突然就对那把叫“蜻蛉切”的日本枪来了兴趣。就是战国时期那个猛将本多忠胜用的那把。听名字就挺玄乎,说是锋利到蜻蜓落上去都能给切两半。
光听故事不过瘾,我这人就喜欢动手搞搞。就想着,要不自己也弄一个出来看看?真家伙那玩意儿咱也弄不来,也不可能弄,就想着做个样子货,主要是体验下那个过程。
准备阶段
第一步,肯定是先查资料呗。 网上一搜,嚯,说法还挺多。枪头多长,枪杆子多长,谁打的,都有记录。说是枪头大概四十多厘米,柄特别长,有六米多,后来本多忠胜老了挥不动还给截短了点。看着这些尺寸,我就大概心里有个数了,知道这玩意儿不是一般的大。
然后就是琢磨用啥材料。 金属肯定不行,没那设备也没那手艺。木头?行,但得找合适的,还得会削。后来我翻箱倒柜,找到一块以前做手工剩下的高密度泡沫板,还有一根旧拖把的长杆子。得,就地取材,先搞个枪头试试看,杆子先不管了,那玩意儿太长,屋里也放不下。
动手制作
先画图样。 找了些蜻蛉切枪头的图片,主要是那种“笹穂形”,就是像竹叶子似的形状。我找了张大点的纸,按着查到的尺寸大概比例画了个轮廓。主要是那个形状,中间还得有棱,据说还有梵文刻在上面,这个就复杂了,我打算就刻个大概意思意思。
接着就是切割和塑形。 把纸样贴在泡沫板上,用美工刀小心地沿着线切下来。泡沫这玩意儿好切,但也容易碎,得慢慢来。切出大致形状后,就开始用小刀和砂纸打磨。主要是把枪刃的斜面给磨出来,还有中间那道“樋”,就是那个凹槽,这个最费劲,得一点点抠,抠得我手指头都疼。
- 先用粗砂纸打磨整体形状。
- 再用小刀刻出中脊和樋的雏形。
- 换细砂纸,反复磨,把表面弄光滑。特别是那个刃口,虽然是泡沫,也得磨出那种薄的感觉。
刻花纹。 那个梵文我是真不会,就随便找了个类似的符号,用笔刀轻轻刻了几道,有点那个意思就行,咱这纯属娱乐。
上色和组装(尝试)
喷漆是关键一步。 泡沫本身白花花的看着不像样。我买了罐银灰色的喷漆,找了个通风的地方,“呲呲呲”一顿喷。喷的时候得注意距离,离太近了漆会流,太远了又不均匀。喷完一遍,晾干,再喷第二遍,这样颜色才饱满,有点金属质感了。
尝试连接枪杆。 枪头做好了,我就琢磨着怎么安到杆子上。那个旧拖把杆子有点细,跟枪头的比例不太对。我就找了点废布条和胶带,在杆子头上缠了几圈,让它变粗点,然后把枪头底部挖个洞,用热熔胶给粘上去。看着有点简陋,但总算是个整体了。
完工感受
搞定收工! 拿着这个“山寨版”蜻蛉切比划了两下,虽然轻飘飘的,但看着还真挺像那么回事。特别是那个枪头的形状和颜色,摆在那里看,也挺唬人的。
通过这回自己动手做,我对“蜻蛉切”这把枪有了更具体的认识。不只是停留在文字描述和图片上。虽然我这做得糙,材料也简陋,但从查资料到动手制作,一步步下来,感觉挺有意思的。也更能体会到,古代打造和使用这种超长兵器,那得是多大的力气和技巧。真家伙那六米多长,光是站着都费劲,别说上阵杀敌了,难怪本多忠胜被称为猛将。
这回实践,瞎折腾了一番,也算对这‘蜻蛉切’有了点实际感觉。挺挺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