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今天就跟大家嘮嘮我最近琢磨的一件事儿——就是曹操手底下那帮特厉害的谋士,所谓的“五谋臣”。这事儿,不是一天两天了,总听人提起,说曹魏能那么牛,全靠这几位。听多了,我就有点好奇,也想自己弄明白,他们到底牛在哪儿,怎么个“谋”法。
为啥要琢磨这事儿?
起因挺简单的。前段时间看点儿历史相关的东西,老是看到这几个名字凑一块儿出现:
- 荀彧
- 荀攸
- 贾诩
- 程昱
- 郭嘉
就感觉,他们好像是个固定组合似的。我就想,这五个人真就那么铁板一块?还是各有各的道道?曹操用他们,是打包用的,还是看情况单点?心里存了这些疑问,就觉得不能光听别人说,得自己动手“实践”一下,捋一捋。
我的“实践”过程
就喜欢刨根问底。我的“实践”开始了。
第一步,先是找资料。 我没去看那种特别高深的研究论文,就找了些比较通俗易懂的史书介绍、人物传记,还有一些靠谱的历史解读视频(当然不是瞎编乱造那种)。目的就是先把每个人的基本情况,生平大事,主要贡献给摸清楚。
然后,重点来了,我开始挨个儿“过堂”。
先是看荀彧。这家伙,感觉就是曹操的“大管家”加“首席战略官”。资料里说他给曹操规划了统一北方的大蓝图,劝曹操“奉天子以令不臣”,这招太高了。而且他还给曹操推荐了好多人才,像钟繇、郭嘉这些人,都是他引荐的。感觉他就是那种眼光长远,格局特别大的人,稳得很。
接着看郭嘉。这家伙跟荀彧感觉路子不太一样。看他的事迹,好多都是奇谋妙计,出其不意那种。比如打袁绍的时候,他判断超准,力主快攻。可惜就是英年早逝,不然真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精彩表现。曹操对他评价那是相当高。
然后是荀攸。他是荀彧的侄子,但风格也不同。我发现他更偏向于具体的战术策划,特别是在战场上临机应变。官渡之战,很多具体的计策好像都有他的影子。他这个人还挺低调,干活不张扬那种。
再来看贾诩。这位经历就比较复杂了,跟过好几个老板,才到曹操这儿。感觉他特别擅长揣摩人心,出的主意往往能一针见血,而且自保能力超强。比如在官渡之后劝曹操不要穷追猛打,先稳定内部,就很老道。
是程昱。这位给我的印象就是个硬汉。年纪比较大,性格刚毅。当年吕布偷袭兖州,就他跟荀彧死守住了几个城,保住了曹操的根据地。后来也出了不少主意,是个狠角色。
第三步,就是对比分析。 把这五个人放一起看,我就发现,他们确实各有侧重。荀彧管战略大局和人才推荐,是定海神针;郭嘉是奇谋鬼才,擅长预判和突袭;荀攸是战术大师,精于临场策划;贾诩是深谋远虑,善于权衡利弊和自保;程昱是性格刚猛,能打硬仗,也能出谋划策。
实践后的体会
经过这么一番梳理和琢磨,我对这“五谋臣”算是有了个比较立体的认识。他们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,也不是一个简单的“智囊团”标签就能概括的。
最大的感受是,曹操用人是真的厉害。他能把这么多性格、专长各不相同的人才拢在一起,并且根据不同情况,听取不同人的意见,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。这五个人,有搞战略的,有搞战术的,有搞内政的,有性格稳重的,有性格跳脱的,简直是完美互补。
我这回“实践”下来,感觉收获挺大。不光是了解了这五位历史人物,更体会到,一个成功的团队或者说一个厉害的领导,是怎么把不同类型的人才用到极致的。这对我自己平时看事情、想问题,也挺有启发的。
好了,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到这儿。算是我自己一点儿不成熟的小小研究记录,说得比较糙,大家多包涵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