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琢磨一个事儿,就是那个“巨婴直播”。这词儿听着挺新鲜,又好像挺常见的。我就寻思,这到底是咋回事?不能光听别人说,咱得自己去看看,搞明白这到底是个啥玩意儿。
我就开始行动了。也没啥特别的准备,就是打开那几个平时消遣用的直播平台,专门找那些看着有点“特别”的直播间去溜达。啥叫特别?就是那种主播看着情绪波动特大,或者观众互动特别“热情”甚至有点“绑架”意思的。
我的观察过程
我就是随便看看,也没啥目的性。就跟平时刷短视频似的,划拉划拉。但看多了,我就专门挑那些评论区吵吵嚷嚷,或者主播一会儿哭一会儿笑,要不就是疯狂要礼物的直播间点进去。
我重点观察了这么几类情况:
- 主播行为像小孩: 有的主播,说话做事特别幼稚,故意撒娇、卖萌,甚至在直播里发脾气、哭闹,就为了让观众刷礼物哄他/她。看着像个没长大的孩子,需要人捧着、哄着。
- 观众要求特别多: 有些观众,在评论区里那叫一个“指点江山”。要求主播干这个干那个,不满足就开骂,或者用礼物来“命令”主播。感觉不像是看直播,倒像是把主播当成了自己可以随意控制的电子宠物。
- 依赖性特别强: 不管是主播还是观众,都透着一股强烈的依赖感。主播依赖礼物和关注活着,观众依赖主播提供情绪价值或者陪伴感。一旦这个依赖链条断了,立马就情绪失控,各种闹腾。
- 责任感缺失: 看有些主播,为了流量、为了礼物,啥话都敢说,啥事都敢做,完全不考虑后果和社会影响。就是那种“我只要我现在爽了就行”的感觉。
我就这么看了一段时间,每天抽个一两个小时,专门“蹲点”这类直播间。还真别说,看得我有时候都挺感慨的。这网络世界,真是把人的各种心态都放大了。
琢磨出来点啥
看完了,我就开始琢磨。这“巨婴直播”现象,说白了,就是把现实生活里一些人的不成熟、依赖性强、自我中心这些毛病,搬到了直播这个放大镜下面。
为啥会这样?
我觉得,一方面是现在生活压力确实大,很多人心理上需要个寄托,或者说需要个地方发泄、找存在感。直播间这种即时互动、又能用钱买到关注和“权力感”的地方,正好满足了这部分需求。
另一方面,流量这玩意儿太诱人了。对主播来说,可能“装疯卖傻”或者“扮可怜”是最快吸引眼球、拿到礼物的方式。做得越极端,越像个“巨婴”,可能短期内效果越至于长远来看怎么样,或者对看的人有啥影响,那就先顾不上了。
反正我实践观察下来,感觉就是这么个情况。这“巨婴直播”不是凭空来的,是现在这个环境和人心相互作用下的一个产物。看明白了也就那么回事,就是觉得有点不是滋味。大家上网图个乐呵,别把自己或者别人弄得跟个长不大的孩子似的,挺没劲的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