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就老琢磨董明珠和雷军这俩人。也不是说刻意去想,就是看着新闻,看着他们搞出来的动静,就忍不住寻思寻思。
就喜欢琢磨点实际的事儿。你看这俩人,都是现在商场上响当当的人物,但路数差别挺大的。我自个儿也算是做了些年头的事儿,就爱从他们身上看看门道,学学经验,或者就是看个热闹,反思下自己。
想当年,最出名的就是那个“十亿赌局”了。那会儿我记得是2013年,在央视那个年度经济人物颁奖上。雷军那时候小米刚起来没多久,挺冲的,说五年内小米营收要超格力。董大姐那脾气,当场就怼回去了,说要赌就赌十个亿。好家伙,那场面,我当时看直播,心里就咯噔一下,这俩人,有意思。
那时候格力多牛,做空调的龙头老大,营收是小米的好几倍。小米,搞手机的,互联网模式,轻资产,粉丝经济,一套新打法。当时很多人,包括我,都觉得小米悬,毕竟制造业跟互联网,底子不一样。
琢磨他们俩的路数
后来几年,我就一直留意着这事儿。董明珠,确实是强人,“铁娘子”不是白叫的。她是从销售一线拼出来的,对市场、对渠道、对管理,抓得特别紧。你看她后来亲自上阵搞直播带货,那叫一个猛,一天多少个亿,确实厉害。她就是那种,对自己的产品、对格力这个牌子,有种近乎执拗的自信。她觉得技术是根本,营销也要硬桥硬马。
雷军,就不一样了。他是技术出身,但特别懂营销,或者说,特别懂怎么跟用户沟通。把发布会开成演唱会,自己下场当网红,跟米粉打成一片。他厉害的地方在于搞“生态”,从手机到智能家居,再到现在的汽车,拉着一帮兄弟企业一起干,把盘子做得特别大。他更像是个互联网时代的产物,玩流量,玩模式,更新迭代快。
- 我观察到的董大姐:实干,掌控力强,对制造业有情结,但有时候可能显得有点“独”,多元化尝试感觉不算太顺。
- 我观察到的雷军:灵活,擅长整合资源,抓风口能力强,营销手段高明,但摊子铺大了,挑战也多。
五年赌约到期的时候,小米营收没超过格力,雷军账面上是输了。但你看这十年过去,整个局面反转了。小米的营收早就超了格力一大截,市值更是甩开好几条街。特别是小米搞出那个SU7汽车,那阵势,铺天盖地的,不管车怎么样,这关注度是拉满了。
反观格力,空调还是老大,这点没得说,基本盘稳。但这些年搞手机、搞芯片、搞新能源,好像都没激起太大的水花。董大姐的个人IP倒是越来越强,但感觉企业本身的想象空间,好像没有小米那么大了。
我就琢磨,这可能就是时代变了。董大姐那套,在传统制造业的黄金时代,绝对是成功的典范。但现在是互联网、智能化的时代,光靠硬技术和老板的个人魅力,可能有点不够了。需要更开放的心态,更快的反应速度,更会讲故事。
雷军和小米,就是抓住了这个变化。他们也有他们的挑战,比如汽车这块水深得很,后面怎么样还不好说。但至少在顺应潮流、制造话题、吸引眼球这方面,他们是玩明白了。
我记录这些,不是说要评判谁高谁低。就是觉得,通过观察他们这十来年的发展和较量,能看到不同商业模式、不同企业家风格的碰撞,也能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搏。这对我自己做事情,多少是有点启发的。看看别人走过的路,想想自己脚下的道,挺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