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就来聊聊我这“午夜老司机”是怎么炼成的,也没啥特别的,就是开夜车开多了,自己琢磨出来的一些土办法,分享给大伙儿听听。
每次准备晚上出门,特别是跑点儿黑灯瞎火的路,我上车第一件事儿,不是点火,是先瞅瞅灯。大灯、示宽灯、刹车灯,都得亮堂。不光是为了自己看清路,也是为了让别人看见这很重要。
点火出发,只要天色擦黑,或者感觉视线有点儿糊了,我肯定先把近光灯打开。在城里头开,路灯亮堂,车也多,近光灯足够了,照得不远但是够用,关键是不晃对面人的眼。你要是开个远光灯在市区晃悠,那纯粹是找骂。
出了城,上了国道或者更偏僻的路,没路灯的地方,那远光灯就得用起来了。视野一下子就开阔了,心里踏实不少。但是!重点来了,只要远远瞅见对面有车过来,或者跟在别的车屁股后面了,我立马就切回近光灯。这是规矩,也是安全。你把人家晃得看不见路,对你自己也没好处,万一他一慌神,指不定出啥事儿。
速度这块儿,晚上开车我一般比白天要慢点儿。虽然车少了,但看不清的地方也多了。特别是过弯、上下坡、或者过桥的时候,速度必须降下来。你得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反应,万一前面有个坑或者突然窜出个小动物?我习惯把速度控制在,感觉自己随时能一脚刹停的范围内。
还有就是车距。晚上跟车,距离得比白天拉得更开。为晚上判断距离本来就容易出错,加上灯光干扰,跟太近了,前面车一刹车,你反应不过来就怼上去了。所以我一般都离得远远的,图个安心。
那个老话儿咋说的来着?
对,就是那句“走灰不走白,遇黑停下来”。这话我琢磨了挺久,后来开多了才明白。晚上开车灯打在路上:
- 看着是灰蒙蒙的路面,一般就是正常的柏油路或者水泥路,这种路况心里有底,正常开就行。
- 要是看着发白或者反光,那得小心了。可能是积水,也可能是路面有坑洼反光,甚至可能是薄冰。这时候最好减速,或者绕着走。
- 要是灯光照过去一片漆黑,啥也看不见,那多半是有大坑、或者断头路、或者是啥障碍物把光吸了。这种地方,必须减速,甚至停下来看清楚再说,千万别硬闯。
这招儿在没路灯的地方特别好用,算是经验之谈。
至于超车,晚上我能不超就不超。实在要超,提前打转向灯,多打一会儿,确认后车知道我要干嘛有时候还会快速切换两下远近光(不是一直开远光晃人家),提醒前车注意。但晚上判断对向车道来车的距离和速度,比白天难多了,风险大,没必要真别超。
一点,就是保持清醒。晚上开车容易犯困,要是觉得眼皮打架了,千万别硬撑。找个安全的地方,服务区也或者靠边停眯一会儿,或者下车吹吹风,活动活动。安全第一,不差那几分钟。
基本上,我晚上开车就是靠这些习惯。没啥高深理论,就是小心、再小心,把能想到的细节都注意到。开夜车,最重要的还是那个稳字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