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给大家伙儿唠唠我最近在琢磨的“可采”这事儿,说白,就是想看看怎么能把一些信息,或者说想法,更方便、更高效地挖掘出来,然后用到实际工作中。
我是被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给搞烦。每天各种信息涌过来,想找点有用的东西,简直大海捞针。于是我就寻思,能不能自己搞一套方法,像采矿一样,把有价值的东西“采”出来。
第一个想法,就是得有个“矿”,也就是信息源。我平时主要关注的几个地方,一个是行业内的公众号,一个是专业论坛,再就是一些知识付费的平台。先把这些地方列个单子,算是我的“矿区”。
就是“采矿”的工具。这工具可不是镐头,而是各种搜索技巧和信息筛选方法。我尝试各种关键词组合,用不同的搜索引擎,还学着用一些高级搜索指令,比如限定搜索范围、排除特定词汇啥的。
举个例子,我想解“新型材料在建筑行业的应用”,我就会用“新型材料 AND 建筑行业 AND 应用 -论文”这样的关键词组合。那个“-论文”就是为排除学术论文,因为我主要想看的是实际应用案例。
有“矿区”和“工具”,就开始正式“采矿”。这过程挺枯燥的,就是不断地搜索、筛选、阅读。看到觉得有点价值的信息,就先保存下来。我用的是印象笔记,把链接、截图、关键信息都存进去,方便以后查阅。
这步很关键,就是“提炼”。不能只是把信息堆在那里,得把它们变成对自己有用的东西。我会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,然后尝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。
比如,我发现好几个建筑项目都用同一种新型材料,而且效果都不错。那我就可能会深入研究这种材料的特性、成本,以及潜在的应用场景。
一步,就是把“采”来的东西用到实际工作中。这才是最终目的。我会把提炼出来的信息,写成报告、做成PPT,或者直接应用到项目方案中。
举个例子,我之前在做一个建筑改造的项目,正好“采”到一些关于节能环保材料的信息。我就把这些材料的特性、优势,以及相关的案例,都放到方案里,结果得到客户的认可。
“可采”这事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不断地学习、实践、我现在还在不断地完善我的“采矿”方法,希望以后能“采”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,也分享给大家伙儿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