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儿个就来聊聊我那会儿,也就是2020年3月份的一些瞎折腾和体会。那时候,真是个特殊的开头。
最初的计划与突如其来的变化
话说回来,2020年刚开年那会儿,我本来给自己列了一堆小目标。想着手头几个项目得往前推推,还计划着学点新东西,比如捣鼓捣鼓Python,看看能不能帮我自动化处理些日常的琐事。结果,计划赶不上变化快,这话是一点儿没错。
到了3月份,大环境一下子就变了。我还想着,这可能就是一阵子的事儿,没太当回事。每天还是按部就班地看看新闻,琢磨着怎么把工作从办公室挪到家里头也能顺畅点。
实践过程:适应与调整
第一步:搭建“家庭办公室”
这可真是个挑战。家里那条件,哪是办公的地儿。我先把书桌腾出来,把笔记本电脑、显示器啥的都给搬过去。网速也是个问题,时不时就卡一下,开个视频会议那叫一个费劲。为了不打扰家人,还得找个相对安静的角落,但孩子有时候还是会跑过来凑热闹,也是没办法的事儿。
第二步:摸索新的工作节奏
在家办公,一开始感觉挺新鲜,但很快就发现,自律太重要了。没人盯着,很容易就分神。我就试着给自己定了几个规矩:
- 早上还是尽量按时“上班”,换掉睡衣,让自己有点仪式感。
- 中午固定时间吃饭休息,不把工作和生活混在一起。
- 下午集中精力处理核心任务,效率感觉能高点。
- 晚上尽量不碰工作,除非特别紧急的事情。
这些规矩执行起来也是断断续续的,但总比完全没章法要强。
第三步:沟通方式的转变
以前在办公室,吼一嗓子或者走几步路就能解决的问题,现在全得靠线上。微信、钉钉、邮件,成了主要的沟通工具。开会也变成了线上会议,一开始各种不适应,不是听不清声音,就是共享屏幕出问题。后来慢慢也就习惯了,甚至还摸索出一些线上高效沟通的小技巧,比如提前发会议议程,会后及时总结纪要啥的。
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记录
那段时间,除了工作上的调整,我也多了不少自己琢磨事儿的时间。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。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一些东西,比如每天通勤、面对面交流,突然间都变了。这让我思考,哪些是真正必要的,哪些可以更灵活。
我还记得,那会儿特别关注各种信息,好的坏的都有。有时候看得挺焦虑,就强迫自己关掉手机,出去阳台透透气,或者找点别的事情做做,转移一下注意力。我还翻出了以前买的几本书,硬着头皮看了几章,感觉心里能平静不少。
当时也尝试记录一些东西,不是为了发表,就是给自己看。比如今天解决了什么难题,明天有什么打算,或者是一些零碎的想法。现在回头看看那些记录,还挺有意思的,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当时是怎么一步步适应过来的。
最终的成果与感悟
要说3月份最终搞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成果,那还真没有。最大的成果,可能就是我成功地适应了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,并且还能基本维持住工作的正常运转,没掉链子。虽然过程有点手忙脚乱,但好歹是挺过来了。
最大的感悟就是,人的适应能力是真的强。不管遇到啥情况,只要肯去琢磨,肯去调整,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而且那段时间也让我更珍惜平时看似普通的生活,觉得能正常上班,能跟同事面对面聊天,都是挺幸福的事儿。
2020年的3月,对我来说就是一段不断试错、调整、适应的过程。虽然有点兵荒马乱,但也算是一段挺特别的实践经历。就是这么个情况,分享给大家,希望能有点共鸣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