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小米MIX折腾记:从心痒到上手,再到日常
大伙儿今天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当年折腾小米MIX那点事儿。那会儿我手上那台手机,卡得不行,屏幕也小,早就琢磨着换个新家伙了。就在这时候,小米MIX这“概念手机”突然就冒出来了,网上风刮得特别大,说是什么全面屏,屏占比高得吓人,陶瓷机身什么的,听着就玄乎,但也确实勾起了我的好奇心。
就喜欢尝鲜,特别是这种看着就挺“黑科技”的东西。消息一出来,我就开始到处打听怎么能搞到一台。那时候这机子可不好买,抢购是必须的,还得眼疾手快。我记得当时是调了好几个闹钟,守在电脑前面,网速也得给力,那心情,真是既紧张又期待。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,一番折腾下来,总算是抢到了一台。
开箱那一刻,有点小激动
等快递那几天,心里跟长草似的。终于,包裹到了,我迫不及待地拆开。好家伙,真拿到手那一刻,第一感觉就是分量足!比我之前用过的所有手机都沉,陶瓷机身摸上去凉凉的,滑溜溜的,质感确实不一般。然后就是点亮屏幕,那视觉冲击力,在当时来说,真的是挺震撼的。额头没了,左右边框也窄,就剩个下巴,看视频、浏览网页,感觉整个世界都清净了。
开机设置啥的都挺顺畅,系统还是那个熟悉的MIUI。装上常用的软件,就开始了我的MIX体验之旅。
日常使用中的那些事儿
在日常用起来,有几点感受特别深:
- 屏幕是真的爽:这点没得说,91.3%的屏占比摆在那儿,不管是看电影还是刷新闻,视野都特别开阔。色彩也挺正,细腻度也够,反正眼睛看着是挺舒服的。
- 性能也还行:那时候的配置,骁龙821,日常用用,玩玩当时主流的游戏,基本都扛得住,没怎么掉过链子。
- 回头率是真高:拿出去用,懂行的一看就知道是MIX,不懂的也会多瞅两眼,毕竟那造型在当时太独特了。有时候在外面接电话,都能感觉到旁边人的目光。
- 陶瓷机身是真滑,也是真指纹收集器:好看是好看,但也娇贵。因为滑,我一直都挺小心翼翼的,生怕一个不留神就给摔了。而且那光亮的陶瓷背板,简直就是个指纹收集器,得经常擦。
- 重量是个考验:前面说了,分量足。揣兜里沉甸甸的,时间长了有点坠得慌。单手操作久了,手腕子也容易累,感觉跟举个小哑铃似的。
- 通话体验有点奇特:因为它没有传统的听筒,用的是什么悬臂梁压电陶瓷振动来发声。实际听起来,声音是从屏幕里发出来的,感觉有点闷,在嘈杂环境有时候会听不太清。不过也算是个新鲜体验。
- 拍照嘛中规中矩:那时候小米手机的拍照,你懂的,够用,但要说多惊艳也谈不上,日常记录生活是没问题的。
我还记得当时为了保护它,特意去挑了个手机壳。结果发现,这机子因为设计太特殊,好看的壳子不多,而且一带上壳子,那种陶瓷的质感和全面屏的惊艳感就打了折扣,挺纠结的。
总结一下我的实践感受
小米MIX在我这儿,算是一次挺值的折腾。它确实有很多超前的设计理念,比如那个大屏幕,那个陶瓷工艺,在当时智能手机外观普遍趋同的情况下,MIX的出现就像一股清流,让人眼前一亮。虽然它也有一些为了设计而妥协的地方,比如重量、通话体验,但作为一款“概念机”能做到量产,并且实际体验下来大部分功能都还不错,已经很不容易了。
对我个人而言,使用小米MIX的那段日子,让我对手机的形态有了新的认识,也体验到了科技尝鲜的乐趣。虽然现在全面屏手机已经遍地都是,各种黑科技也层出不穷,但回想起当年第一次点亮小米MIX屏幕时的那种感觉,还是挺难忘的。它就像是我玩机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标记,记录了那个追求极致屏占比的时代开端。行了,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到这儿,希望能给对这款“老朋友”感兴趣的伙计们一点参考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