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来跟大家伙儿唠唠我们宿舍当年是怎么在游戏里找乐子的。那时候,课余时间除了侃大山,就是琢磨着怎么一块儿玩点啥打发时间,毕竟精力旺盛的年纪嘛总不能天天抱着书本啃。
最初的迷茫与尝试
我们宿舍几个人也是没啥头绪。有人提议说,要不一起搓几把《王者荣耀》?毕竟手机都有,方便。但我寻思着,这玩意儿,有时候容易上头,输了还容易引发内部矛盾,哈哈。后来老张说,不如搞点电脑上的,屏幕大,爽快!他当时好像在玩什么《英雄杀》还是《三国杀》的端游版本,拉我们入坑。
我们就寻思着,行,试试呗。结果发现,这卡牌游戏还挺有意思,斗智斗勇的。但问题来了,不是每个人电脑配置都一样,有时候玩起来就有点卡。而且总玩一个也容易腻歪。
拓展游戏版图
后来我们又开始寻觅新的目标。那会儿手机游戏也开始流行起来了,什么《和平精英》之类的“吃鸡”游戏特别火。我们就下载下来一起组队。刚开始那叫一个落地成盒! 经常是跳伞下去没多久,就被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敌人给突突了。但即便这样,我们还是乐此不疲,主要享受那个一起行动、互相报点的过程。赢一把能吹半天牛,输了就互相甩锅,也挺欢乐的。
除了这种大型对战的,我们还尝试了一些休闲点的。比如有段时间,我们宿舍集体沉迷《贪吃蛇大作战》。那真是简单粗暴,比谁的蛇更长,围住别人,吃掉! 输赢也没那么重要,主要是过程轻松愉快,还能互相嘲讽几句。
我还记得,有一次我们不知道从哪儿翻出来一个老游戏,叫《流星蝴蝶剑》,虽然画面现在看来有点糙,但那打击感,那飞檐走壁的劲儿,我们几个人用局域网联机,打得是不亦乐乎。甚至还自己研究地图,找各种阴人的点位。
发现“派对”的乐趣
再后来不知道谁提了一嘴,说现在有些“派对游戏”挺适合宿舍玩的。我们就去找了找,发现像《派对之星》或者《蛋仔派对》这类游戏,规则简单,上手快,输赢压力不大,主要是大家一起嘻嘻哈哈的。这类游戏的好处就是,不太考验个人操作,更看重配合和那么一点点运气。
- 上手门槛低: 基本上不用怎么教,看一眼就会玩。
- 互动性强: 经常能制造出很多搞笑的场面。
- 不伤和气: 输了也不会太沮丧,毕竟是“派对”嘛
我们宿舍就经常在晚饭后或者周末,开几局这样的派对游戏。有时候,隔壁宿舍的哥们儿听见我们这儿笑得前仰后合,也会凑过来看热闹,甚至加入进来,一下子气氛就更热烈了。
最终沉淀下来的习惯
玩到后来玩什么游戏本身好像没那么重要了。重要的是跟谁一起玩,以及玩游戏时的那种氛围。
我们宿舍形成了一种默契,就是总有那么几款游戏是大家都能接受,并且能一起玩得很开心的。有时候是紧张刺激的竞技,有时候是轻松愉快的派对,有时候甚至是几个人围着一台电脑看一个人玩恐怖游戏,然后被吓得哇哇叫。
现在回想起来,那些在宿舍里一起打游戏、一起熬夜、一起为了一次胜利而欢呼的日子,真的是大学生活里挺宝贵的一段记忆。虽然技术可能不咋地,但那份快乐是实实在在的。
要说宿舍游戏怎么选,我的经验就是,多尝试,多沟通,找到你们宿舍成员的“最大公约数”。 别怕麻烦,试错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乐趣。重要的是,大家能玩到一块儿去,这就够了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