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来跟大家唠唠我捣鼓“图鉴”这点事儿。一开始也没想着要整得多复杂,就是平时零零碎碎攒了不少小玩意儿,时间一长,哪些是啥时候买的,有啥特点,全忘光了。找起来也费劲,跟大海捞针似的。
为啥要搞这个?
主要还是东西越买越多,堆得乱七八糟。有时候想找个特定的小东西,翻箱倒柜半天,可能还找不着,或者找到了类似的,但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。还有就是,有些东西买回来就忘了用,等想起来的时候可能都落灰了,甚至重复买了都不知道。这不纯纯浪费嘛
我就琢磨着,得想个法子把它们都归置归置,弄个明白账。这样一来,自己心里有数,用起来也方便。朋友来了问起来,也能嘚瑟嘚瑟,说你看我这些宝贝,一个个都有名有姓,有来历!
我是咋一步步弄的?
我寻思着简单点,就拿个本子手写记录。买个旁边画个小图,再写上几句备注。结果?画画技术不过关,画出来跟实物那是两码事,写着写着也烦了,字儿写多了手也酸。而且查找起来还是不方便,得一页页翻。
后来我想着现在不都数字化了嘛就尝试用手机拍照。拍完照,建个相册,按文件夹分分类。这个法子比手写强点,起码有图了。但问题又来了,光看照片,有些细节还是不清楚,比如具体材质,入手价格,或者一些特别的使用心得。而且照片一多,文件名不规范的话,管理起来照样头大。
这时候我就开始在网上瞎看,看别人都是怎么整理收藏的。有人说用PPT,有人说用Excel。PPT,我觉得做起来太花哨,我这人手笨,估计得弄半天。Excel,又感觉太死板,全是格子,不够直观,不符合我这“图鉴”的想象。
我拍板,决定自己瞎捣鼓一个电子版的“图鉴”,目标是:有图,有关键信息,查找方便。
- 第一步:清点家当。 我把自己收藏的那些小玩意儿,不管是常用的还是压箱底的,全都给翻了出来,堆了一桌子。看着是挺壮观,但也挺吓人,原来不知不觉买了这么多!
- 第二步:拍照或扫描。 这是关键一步。我找了个光线好的地方,背景尽量弄得干净点,白色或者浅色的。然后挨个给它们拍照。有些扁平的,比如卡片、贴纸啥的,我就直接用扫描仪扫了,效果比拍照还不变形。保证图片清晰是重点。
- 第三步:整理图片和信息。 拍完照,我就开始在电脑上建文件夹。比如按品牌分,或者按种类分,看个人习惯。然后把对应的照片放进去。接下来就是给每张照片配上“身份证”信息。我新建了一个简单的文档,或者就在图片旁边用编辑软件加上文字。写上:
- 名称:这玩意儿叫
- 来源:哪儿买的,或者哪儿来的。
- 时间:啥时候入手的。
- 价格:花了多少钱(这个看心情,有时候不想回忆)。
- 备注:一些特别的说明,比如为啥喜欢它,有啥小故事,或者使用感受。
- 第四步:选择呈现方式。 最开始我就是图片配个说明文档,放在同一个文件夹里。后来发现有些笔记软件,或者简单的排版工具也挺好用。可以直接把图片拖进去,旁边就能写字,还能调整布局。这样看起来更像个“册子”。我没用啥专业的制图软件,就找了个自己用着顺手的,能图文混排就行。关键是方便自己查看和更新。
- 第五步:持续更新。 这玩意儿不是一次性的活儿。以后再入手新的,就按照同样的流程给它“上户口”。旧的如果出手了或者不用了,也可以做个标记。
弄成了啥样?
这么一通折腾下来,别说,还真像那么回事儿了!现在我那堆宝贝疙瘩,都有了自己的“电子档案”。想找哪个,或者想回忆一下某个东西的来历,直接在电脑里一搜或者一翻就出来了,一目了然。
比如我那些五颜六色的墨水,以前老是记不住哪个颜色对应哪个牌子,现在图鉴里标得清清楚楚,试色图也放上去了。还有那些七七八八的小摆件,哪个是旅游纪念品,哪个是朋友送的,都有记录。
最爽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