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真,今天想聊聊“丑奴儿”这事儿,不是说词牌本身,而是它里头那感觉,算是自己这些年的一点体会。
年少轻狂那会儿
年轻的时候,真就是那句“少年不识愁滋味”。那时候精力旺盛,天不怕地不怕的,觉得啥事儿都能成。遇到点屁大的挫折,就觉得天要塌了,非得搞得人尽皆知,好像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那个。
还特喜欢装深沉,没事儿就爬个楼顶,或者找个没人的地方看天,觉得自己特孤独,特有思想。硬是要挤出点“愁”来,写几句酸不拉几的句子,发个状态,现在想想都觉得脸红。那时候觉着,这就是“愁”了,这就是人生了。
这就是所谓的“爱上层楼”,为了显得自己与众不同,非要说点自己根本还不懂的“愁”。现在回看,那时候哪儿懂什么叫愁,顶多就是点青春期的小情绪,或者说是闲出来的矫情。
生活这东西,开始磨人了
后来嘛踏入社会,成家立业,各种事儿就来了。工作上的压力,养家糊口的担子,人情世故的复杂,身体偶尔出点小毛病,家里老人的健康... 一桩桩一件件,不像年轻时那样可以大喊大叫,只能自己扛着。
遇到过不少坎儿:
- 项目失败,几个月的努力打水漂,还得给团队打气。
- 家人急病,医院家里两头跑,心里急得像着火,脸上还得装着没事儿。
- 被误解,受了委屈,想解释,张了张嘴又觉得没必要,或者说了也没人真正在意。
这些事儿堆在一起,那滋味可真不是爬个楼看看天就能体会到的。它不是一下子砸下来的大石头,更像是一直背着的越来越沉的包袱,压得你喘不过气,但你还得一步步往前走。
“懂了”
到了现在这个年纪,“而今识尽愁滋味”,算是真的咂摸出点味道了。这“愁”,不是挂在嘴边的,是刻在心里的。有时候堵得慌,特别想找个人好好说说,把心里的苦水都倒出来。
可真到了嘴边,又觉得“欲说还休”。说啥?跟谁说?说了有用吗?别人可能不理解,或者也帮不上忙,反而让人家跟着担心。很多时候,不是不想说,是不能说,也是不必说。大家都有自己的难处,自己的生活要过。
很多时候就变成了“欲说还休”。心里翻江倒海,面上可能就是淡淡一笑,或者转开话题,看看窗外,跟人说一句:“今天天气不错”,或者像词里说的,“却道天凉好个秋”。
不是不在意了,也不是麻木了,就是觉得,生活就这样,该扛的还得扛,该过的还得过。那份“愁”,就让它在心里待着,自己知道就行了。这可能就是一种成熟,也可能是一种无奈,谁知道,日子还得继续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