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我就琢磨那个切尔诺贝利的事儿。以前老听人说,挺吓人的,但具体怎么回事儿,一直模模糊糊的。正好有点时间,我就想着,得,自己动手,把这事儿给弄明白点儿。
我就随便在网上翻了翻。大概知道是好多年前,苏联那边一个核电站炸了。听着就挺玄乎,核电站还能炸?那得多大威力。
扒拉资料,理清头绪
我就开始找些资料看。发现这事儿发生在1986年4月26号的凌晨,地点在乌克兰那边的普里皮亚季。他们当时在搞一个啥测试,好像是为了看看断电了发电机还能撑多久。结果,手贱,操作失误,加上那反应堆本身设计好像也有点问题,轰隆一下,就炸了。
不是一声,是连续炸了好几下,把那个四号反应堆的盖子都给掀飞了,房子也塌了大半。这下可糟了,里头的那些核燃料,放射性物质,全跑到外面来了。听说那辐射量,是广岛原子弹的几百倍,想想都后怕。
当时的情况有多惨?
我看到一些记录,说爆炸后没几分钟,第一批消防员就冲过去了。他们也不知道辐射有多厉害,就穿着普通消防服,对着熊熊大火就上了。很多人没多久就倒下了,浑身烧得不成样子,是辐射搞的鬼。这些人真是英雄,也是第一批牺牲者。
- 爆炸威力大: 直接炸毁了反应堆建筑。
- 辐射泄露猛: 大量的放射性尘埃飘到天上,随风散开。
- 救火难度高: 消防员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下工作。
这还不算完,爆炸后,里头的石墨还在烧,温度老高了。那玩意儿要是烧穿了底下的水泥板,污染了地下水,那整个欧洲都得跟着倒霉。为了堵住这个窟窿,苏联当时真是下了血本。
“清理人”和“石棺”
后来我了解到,苏联动员了差不多六十万人,去处理这烂摊子。这些人被称为“清理人”。他们有的是军人,有的是工人,还有矿工啥的。干的活儿都贼危险,清理废墟,盖那个叫“石棺”的大罩子把炸毁的反应堆封起来,甚至还有人跑到房顶上去扔那些高辐射的石墨块。很多人因为这个,后来都得了重病,或者干脆就没命了。
那个“石棺”也是个大工程,钢筋混凝土的,就是为了把那堆核废料给罩住,别让它再往外漏辐射。不过听说后来这个石棺也有点老化了,前些年又搞了个新的更大的罩子套在外面。
影响深远
这事儿过去快四十年了,但影响还在。核电站周围几十公里现在还是禁区,成了无人区,虽然有些动物好像在那边活得还行。但对人来说,那地方还是太危险。很多人被迫搬家,背井离乡。经济损失更是天文数字。
我看资料的时候就在想,这核能,是挺厉害,但也是个双刃剑。安全这根弦儿,真是一刻也不能松。切尔诺贝利这事儿,算是给全世界敲了个大警钟。后来发生的福岛核事故,又是一次提醒。
我这回自己动手了解切尔诺贝利的过程,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:
- 安全操作太重要了,一个疏忽可能就是灭顶之灾。
- 灾难面前,普通人的牺牲和勇气也挺让人动容的。
- 核安全这事儿,真是马虎不得,得一直盯着。
行了,今天就先唠这么多。把这事儿弄明白了点,心里也踏实了些。虽然过程挺沉重,但也算是有收获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