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段时间,我感觉自己活得特别拧巴,好像不是为自己活一样。每天忙忙叨叨的,上班下班,处理一堆事,看着挺充实,但心里头空落落的,总觉得缺了点就像别人说的,有点迷茫,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现在干的事儿是不是自己真想要的。
那会儿我就琢磨,不能老这样,得找找根源。我就想,是不是平时被太多东西裹挟着走了,都忘了自己原本是啥样了。我决定搞个小小的“实践”,就叫它找回“人生本色”,名字有点大,但意思就是那么个意思,找找最真实的自己。
第一步,我先是给自己来了个“大扫除”。 不光是屋子里的东西,我把好几年没穿的衣服、没用的杂物,能扔的扔,能送人的送人。收拾的时候就发现,嚯,原来我囤了这么多没用的玩意儿。清掉这些东西,感觉空间敞亮了,心里也跟着轻松了点。
就是清理“精神垃圾”。 我把手机里那些刷起来没完没了,但没啥营养的APP给删了几个。平时没事就刷短视频、看八卦新闻的习惯,我也刻意控制。不是说完全不看,就是告诉自己,少看点,省出点时间干别的,或者哪怕就是发发呆。我还把关注列表也整理了一下,取关了不少制造焦虑或者没啥价值的账号。
然后,我开始“找事做”,但不是找工作上的事儿。 我开始捡起以前的一些小爱比如,我找出我的旧画板,没事就涂抹几笔,画得好不好不重要,关键是那个过程,挺专注,也挺放松。有时候,我就跑到家附近的公园,不带手机,就瞎溜达,看看花草树木,听听鸟叫,感觉人特别平静。
我还逼着自己多跟家里人聊聊天,不是聊工作,就聊些家常里短。以前总觉得忙,没时间,现在发现,时间挤挤总是有的。跟他们聊聊,感觉心里踏实多了,那种连接感,是外面东西给不了的。
实践过程中的感受
刚开始这么干,挺不适应的。尤其是少看手机那会儿,总觉得手痒痒,心里空落落的。但坚持了一段时间,大概一两个月,慢慢就习惯了。我发现,我的焦虑感确实减轻了不少。以前老是担心这担心那,现在觉得,天塌不下来,很多事儿顺其自然就
通过这个过程,我好像更能听见自己心里的声音了。我知道了自己真正喜欢什么,不喜欢什么。比如,我发现比起参加那些热闹但虚假的社交,我更喜欢安安静静地看会儿书,或者跟三两好友喝喝茶,聊点实在的。我也明白了,不是追求越多越有时候,简单点,反而更快乐。
我不能说完全没烦恼了,那不现实。但至少,我感觉自己活得更真实了,更像自己了。我知道自己的“底色”是啥样的,哪些东西对我来说是重要的,哪些是可有可无的。这种感觉挺挺踏实的。这大概就是我那段时间折腾想要找的“人生本色”,没多复杂,就是那些让你觉得舒服、自在、心安的东西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