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,今天就来聊聊“秀下限”这码事儿。这词儿,听着就挺那啥的,但工作中、生活里,谁还没碰上过几次刷新三观、跌破眼镜的事儿?我自个儿也亲身经历过,那感觉,啧啧,现在想起来脸上都臊得慌。
过程是这样的
那还是我刚换工作没多久,进了一家看着还行,但管理上有点那个…嗯…一言难尽的公司。摊上个项目,不大不小,就是给一个合作方做个内部用的小工具。按理说,这种活儿,要么就利利索索找个成熟的方案改改,要么就老老实实评估清楚,按部就班来。
可我们那个头儿,也不知道咋想的,非要“短平快”,而且要“完全体现我方技术实力”。行,客户就是上帝…不对,那时候是领导就是上帝。然后就开始了他的表演。
第一步,砍需求。客户提了十个点,他大笔一挥,咔嚓砍掉一半,说:“这些不重要,先保证核心能跑起来。”行,砍就砍,毕竟资源有限。
第二步,压时间。本来评估要一个月,他直接给砍到两周,还语重心长地说:“要相信咱们团队的潜力,年轻人就是要逼一逼!”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,这哪是逼潜力,这是要逼出事儿。
第三步,也是最秀的一步,为了赶进度,他居然暗示我们可以“借鉴”一下市面上某个做得不错的同类产品。注意,不是学习思路,是“借鉴”代码!原话大概是:“那个谁谁谁家的东西我看就挺你们研究研究,看能不能‘参考’一下,加快点速度。”
我当时就懵了,还有这种操作?我硬着头皮说了句:“领导,这不合适?有版权风险,而且扒别人的代码,这传出去……”
他直接打断我:“什么风险不风险的?内部用,谁知道?再说了,天下代码一大抄,就看你会抄不会抄!别那么死脑筋!”
话都说到这份上了,我还能说整个团队当时那个气氛,就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。大家都是干技术的,多少有点底线和追求?这么搞,简直就是把脸放地上踩。
然后那两周,我们是咋过来的?白天硬着头皮写一些基础框架,晚上偷偷摸摸去“研究”那个竞品。那代码看得是心惊胆战,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。这不就是赤裸裸地偷吗?而且偷得还那么理直气壮。
东西是按时“做”出来了,界面、功能,跟那个竞品像了个七八成。领导挺满意,还表扬我们效率高。
但交工那天,演示的时候,合作方那边有个懂行的,看了几眼就皱眉头了,问了几个细节问题,我们这边支支吾吾答不上来。为因为很多逻辑是直接“借鉴”的,根本没吃透,稍微变通一下就露馅。
最尴尬的是,对方那个懂行的哥们儿,估计也是见过世面的,直接点破了:“你们这个东西,怎么跟XX家的那么像?连那个按钮的圆角弧度都差不多。”
我当时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。我们头儿脸上也是一阵红一阵白,强行解释说是“设计趋同”、“主流风格”。
结果?合作方虽然没当场发飙,但后续的合作意向肯定是黄了。这事儿后来在公司内部也传开了,大家看我们项目组的眼神都怪怪的。啥“技术实力”?这下成了业内笑话了。
你说这整个过程,从砍需求、压时间,到暗示抄袭,一步步的,简直是把“下限”这两个字玩明白了。为了那么点所谓的“效率”和“政绩”,把技术人员的脸面、公司的声誉全搭进去了。这不叫秀下限,啥叫秀下限?
那次经历之后,我对那家公司的所谓“企业文化”算是彻底失望了,没过多久就找机会溜了。干活儿嘛可以累,可以难,但不能这么没底线,太糟践人了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