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琢磨‘拱月’这个词儿,不是说啥高大上的理论,就是我自个儿的一点实践瞎琢磨。
我之前,在一个小团队里头待过,就那么几个人,想一起捣鼓个新玩意儿出来。刚开始的时候,我满脑子想的就是得像个‘拱月’的样子。啥意思?就是得有个核心目标,亮堂堂的像个月亮挂在那儿,然后我们这几个人,就得像星星一样,围着这个月亮转,把所有的劲儿都往这个目标上使。
想法挺开干!
说干就干,我就开始张罗了。先把要做的事儿扒拉开,分了分工。比如老王,你技术牛,那几个难啃的技术点就交给你了;小李,你点子多,嘴皮子也溜,去外面探探风声,看看市场认不认;小张,审美在线,就把产品的样子弄得好看点,吸引人。我自个儿,就想着在中间协调,把控大方向,确保大家伙儿都朝着咱们那个“月亮”奔。
一开始那阵子,确实挺像那么回事儿。大家热情都挺高,每天碰头,讨论得热火朝天,感觉那个“月亮”越来越亮了。那段时间,我走路都带风,觉得这事儿肯定能成。
- 技术那边进展不错,老王吭哧吭哧解决了不少难题。
- 市场这边小李也跑回来一堆反馈,有好有坏,但至少有动静了。
- 小张的设计稿改了好几版,也越来越像样了。
看着这些进展,我心里美滋滋的,觉得这“拱月”的架势算是搭起来了。
但搞着搞着,味道就不对了
好景不长,干了大概两三个月,问题就来了。不是技术卡壳,也不是市场没人理,问题出在哪儿?出在咱们那个“月亮”好像不那么稳当了。
主要是,外部环境老变,还有就是,上头的大老板时不时插一脚。今天说这个功能得加上,明天又觉得那个方向更有前景。他那边想法一变,咱们这底下就得跟着调整。本来定好的“月亮”目标,一会儿被云遮住,一会儿又挪个地儿。这下好了,我们这几颗“星星”就有点懵圈了。
你这边刚对着调整后的方向使劲儿,那边可能又来个新指示。资源就那么多,人手就这几个,精力被分散得七零八落。慢慢地,大家伙儿的热情也下来了,开始抱怨,觉得瞎折腾,不知道到底要拱哪个“月亮”了。
这就让我想起我刚毕业那会儿,在一家公司也是。摊子铺得老大,部门跟部门之间跟有仇似的,都觉得自己部门最重要,是那个“月亮”,别的部门都得围着自己转,给自己提供支持。结果?资源抢来抢去,天天开会扯皮,正事儿没干多少,精力全耗在内斗上了。黄摊子了事。那种感觉,就是一群星星都想当月亮,结果谁也亮不起来。
咋样了?
我们那个小团队的项目嘛结局也挺唏嘘的。因为目标老变,进度自然就慢下来了。老板看短期内没啥亮眼的成果出来,耐心也没了,就把资源挪到别的地方去了。我们这个原本想搞的“拱月”计划,算是彻底黄了。
那个所谓的“月亮”没了,我们这几颗“星星”自然也就散了,各奔东西。现在回想起来,这个“拱月”,想法是但实践起来,真不是画个圈那么简单。那个“月亮”得足够稳,足够亮,还得能扛住外部的风吹草动,让围着它的“星星”们心里踏实,觉得自己的劲儿没白使。
这就是我折腾“拱月”这事儿的一段经历,挺实在的,没啥花里胡哨。反正我是体会到了,想让大家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那个核心的“月亮”太关键了,弄不好就成了瞎忙活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