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琢磨一件事儿,就是咋能让自己不那么“钻进去”。你知道,就是有时候陷在一个事儿里头,或者一个情绪里头,咋也绕不出来,跟进迷魂阵似的。后来我琢磨明白,人得时不时地往“林子”外头站站。
我这“林外”的实践,挺偶然的。大概是前年,那段时间工作压力特别大,家里事儿也多,整个人就跟上弦的陀螺似的,嗡嗡转,停不下来,心里头那叫一个乱麻。有一天周末,实在憋得慌,我就开车,也没啥目的地,就想找个清静点的地方待会儿。
找个“林外”的地儿
开着开着就往城郊去,那边有那么一片小树林,不大,但旁边有个缓坡。我就把车停路边,自个儿爬上那个小坡。坡上头草挺深,找个还算干净的石头就坐下。那天天气还行,有点风,吹着挺舒服。
坐那儿能看到山脚下的公路,车来车往的,但是离得远,声音不大,就跟看默片似的。还能瞅见更远处的村庄和农田,模模糊糊的。背后就是那片小树林,能听见点鸟叫虫鸣。
我就这么干坐着,啥也不想,或者说,尽量啥也不想。- 一开始脑子还是乱糟糟的,工作上的事儿,家里的事儿,一件件往外冒。
- 我就试着不去管它们,就看着远处的车,看着天上的云彩飘。
- 风吹过来,能闻到点土腥味和草味儿,跟城里那股尾气味儿完全不一样。
- 坐大概能有半个多钟头,感觉心里头那股火慢慢就降下来。
跳出来瞅瞅
关键是啥?就是那个距离感。你离你平时那个环境远,物理上的远,好像心理上也跟着远点。你像个旁观者一样,看着底下那些奔忙,再想想自个儿平时那样,就觉得有点可笑。 好像很多当时觉得天大的事儿,跳出来一看,也就那么回事儿。
那片小树林,我就把它当成我日常生活的那个“林子”。我坐的那个坡上,就是“林外”。在林子里头,你只看得见眼前的树,容易迷路,容易较劲。但你走到林子外头,哪怕就是几步远,你再回头看,整个林子大概是个啥样子,你心里就有数。至少,你知道自己刚才在哪儿打转。
从那以后,我就养成习惯。觉得心里堵得慌,或者有个事儿想不明白的时候,我就尽量找个法子,让自己“出林子”。不一定是真跑去郊外,有时候可能就是下楼到小区花园找个没人角落待会儿,或者干脆就是闭上眼,在心里给自己造一个“林外”的空间,深呼吸几口。
这法子不见得能解决所有问题,但确实能让脑子清醒不少。感觉就像电脑卡死,你按重启键,虽然没处理完任务,但至少不卡,能重新开始。这“林外”待一会儿,就是我的重启键。挺管用的,分享给你们试试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