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今天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折腾的一个大玩具——搞了个四路泰坦的机器。这事儿,琢磨挺久了,主要是以前老看网上那些大神秀装备,心里痒痒,总想着自己啥时候也能整一个。
开始动手前的瞎琢磨
一开始就是纯粹瞎想,觉得四张显卡并排插在那儿,光看看就带劲。但真要动手,就不是闹着玩的了。就是钱,这玩意儿是真烧钱,光四张卡就得大出血,更别说还得配能带得动它们的主板、CPU、电源这些了。
我前前后后查了不少资料,看了很多别人的装机帖子,心里大概有了个谱。主板得选那些旗舰级的,芯片组得支持,关键是PCIe插槽得够,而且间距得合适,不然四张卡堆一起,散热就是个大问题。电源更是重中之重,功率必须留足了余量,我估摸着至少得1500瓦起步,不然跑起来指不定啥时候就翻车。
准备零件的过程
决定了就开干。零件是一个一个凑起来的。
- 显卡:这肯定是主角,也是最花钱的部分。当时也是赶上有点机会,陆陆续续收了四张成色还不错的泰坦卡。看着这四块“板砖”摆在面前,心里那个激动。
- 主板和CPU:挑了个能支持四卡的板子,CPU也不能太拉胯,不然带不动这么多显卡也是白搭。选了个核心数还算可以的U。
- 内存:内存也插满了,想着都到这份上了,内存不能省。
- 电源:搞了个额定功率挺大的电源,心里踏实点。这电源是真沉,跟砖头似的。
- 机箱:必须得是个大家伙,能装下这么多东西,还得考虑散热风道。找了个全塔的,空间足够大。
- 散热:这绝对是难点。四张卡挤在一起发热量惊人,风冷基本是压不住的。决定上定制水冷,虽然麻烦,但效果最光是设计水路、弯管、接头这些,就够我研究好几天的。
装机过程中的血与泪
零件都到齐了,就开始动手装机。这过程真是痛并快乐着。
第一难:把四张显卡稳稳地插到主板上。这卡又长又重,插上去之后真担心把主板压弯了,还得想办法给它们做支撑。
第二难:走线。四张显卡的供电线,加上CPU、主板、硬盘、水泵、风扇的线,机箱背面简直没法看。为了理线,我手指头都快磨破了,反复拆装了好几次,才勉强弄得整齐一点。
第三难:水冷安装。这是我第一次搞这么复杂的定制水冷。弯管子弯废了好几根,接头拧了一遍又一遍,生怕漏水。灌水测试的时候,心都提到嗓子眼了,垫了一堆纸巾在下面,眼睛死死盯着每个接头。好在运气不错,没漏。
整个装机过程断断续续搞了好几天,腰酸背痛,累得够呛。有时候遇到个小问题,比如螺丝拧不上,或者某个部件尺寸差一点点,就得停下来琢磨半天,特磨人。
点亮和初步体验
所有东西都装检查无误后,深吸一口气,按下开机键。看到BIOS画面出来的那一刻,心里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!
装系统、装驱动,过程还算顺利。驱动程序能正确识别四张卡,组SLI(虽然现在叫NVLink更合适,但习惯了)也没问题。
开机之后,跑了几个测试软件看了看,分数确实挺唬人。然后试了几个游戏,特效全开最高,分辨率拉满,确实流畅。不过大部分游戏也用不到四张卡的全部性能,有点性能过剩。
这机器跑起来,功耗是真不低,房间温度也明显升高,冬天倒是可以当个暖气用了。风扇和水泵的声音控制得还行,不算太吵。
的想法
折腾这么一套四路泰坦,你说实用,对大部分人来说没啥必要,性价比极低。但对我来说,更多的是一种折腾的乐趣,一种实现自己想法的过程。从最初的构想到亲手把它组装起来,点亮成功的那一刻,那种满足感是很难形容的。
现在这台机器就放在那里,偶尔开开跑跑分,或者玩玩要求高的游戏。它更像是一个自己动手完成的作品,记录了一段折腾的经历。虽然过程挺累,但现在回想起来,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