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看到个东西,叫“女郎蜘蛛”。长得挺花哨,黄黑相间,个头还不小,据说有的地方挺常见的。看到这名字,我倒是没想着它有没有毒,咬人疼不疼, 反正看着就不好惹。
不过这名字让我想起几年前我捣鼓的一个小玩意儿。那会儿刚有点想法,想自己做个小东西,能自动整理一些我平时收集的乱七八糟的资料。一开始觉得这事儿简单,不就是分分类、打打标签嘛小菜一碟。
开始动手
说干就干。 我找些现成的代码块,东拼西凑,想着尽快把架子搭起来。开头确实挺顺,界面也弄得像模像样,功能按钮摆一排,看着特专业。我还给它起个挺酷的名字,自己心里美滋滋的。
结果?越往深做,越发现不对劲。就像那“女郎蜘蛛”一样,看着挺唬人,网却织得又大又密,进去就不好出来。
问题一: 不同来源的资料格式乱七八糟,处理起来特别费劲,经常卡死。
问题二: 为兼容各种格式,加一堆临时的补丁代码,整个程序变得越来越臃肿,跑起来贼慢。
问题三: 代码耦合度太高,改一个地方,其他地方跟着出问题,调试起来简直想砸电脑。
陷入泥潭
那段时间,我天天就跟这堆破代码较劲。每天早上起来,先深吸一口气,然后打开电脑,对着屏幕发呆,想着从哪儿开始修补这个“烂摊子”。感觉自己就像被蜘蛛网缠住的小虫子,越挣扎缠得越紧。
真的,那感觉就跟被什么东西咬一口似的, 虽然没流血,但心里憋屈,不得劲。整个人都变得特别烦躁。吃饭不香,睡觉也不踏实,脑子里全是那些跑不通的逻辑和报错信息。
一开始还想着,再坚持一下,说不定哪个地方改对,整个就顺。但搞快两个月,进展缓慢,bug倒是越改越多。我才明白,这玩意儿从根上就有点问题,不是修修补补能解决的。
处理
咋办?长痛不如短痛。 我备份当时的代码,然后新建一个文件夹,决定从头开始,重新规划。这回学乖,不再追求一开始就搞个大而全的东西,而是先实现最核心的功能,保证稳定运行,然后再一点点加东西。
虽然等于前面好多功夫白费,但心里踏实多。后面慢慢做,反而顺畅不少。虽然最终那个小工具也没做得多完美,但总算是能用,没再像之前那样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。
看到“女郎蜘蛛”这名字,我就想起那段经历。有些东西,看着花哨,但可能内里复杂得很,甚至有“毒”。真陷进去,想出来可就费劲。不如一开始就看清楚,或者发现不对劲,赶紧想办法脱身,别把自己缠死在里面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