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,今天就来聊聊我自个儿琢磨“拉托斯”这事儿的过程。
就是老听人提起这“拉托斯”,好像挺厉害的样子。哥们儿几个吃饭喝酒的时候,偶尔也会蹦出这个词儿,说哪个年份怎么怎么样。就有点好奇,想着也得稍微解解,别下次人家说起来,我跟个木头似的啥也不知道。
我就开始“实践”。
咋实践?就上网扒拉呗。搜“拉托斯哪个年份好”,嚯!出来的东西那叫一个多。一会说这个年份是“世纪年份”,阳光葡萄甜;一会又说那个年份是“经典之作”,得满分评价。什么1982年、2000年、2005年、2009年、2010年,还有更老的什么1959年、1961年,看得我眼花缭乱。
然后我就发现一个问题,好像每年都有人说但好的点又不一样。有的说口感饱满,有的说香气复杂,有的又强调陈年潜力。有点懵。
我就寻思,这玩意儿是不是跟天气关系很大?就像咱们种地,风调雨顺那年收成就葡萄酒估计也差不多,那年天气葡萄长得就酒自然就好像是这个理儿。
但是,我又看到有人说,不是所有地方都一样的。比如某一年,可能波尔多这块儿天气特红葡萄酒很棒,但旁边其他地方可能就一般般。这就更复杂,不光要看年份,还得看具体是哪个犄角旮旯地方的。
这下我就更搞不懂。
琢磨这些年份、产区啥的,让我想起以前干过的一个活儿。那时候刚到一个新单位,接手一个老项目。那个项目的文档,乱七八糟的。不同时期的人写的,标准都不一样。前面的人说要这么干,后面的人又说要那么改。最新的要求,又跟以前的有冲突。你想捋清楚,得把几年前的邮件、会议纪要都翻出来看,还得找老人儿问。问一圈下来,每个人说法还不太一样。折腾半天,发现,好多东西早都废弃不用,或者被新的东西替代。 就感觉自己在那儿瞎折腾,搞一堆没用的信息,还不如直接看现在跑着的代码来得实在。
回到这个“拉托斯”上来。我研究半天年份,感觉就跟那会儿看老项目的文档似的。信息一大堆,说法各不同,好像都挺有道理,但对我这么个普通人来说,感觉有点虚。 除非是真有钱又有闲,买上一堆不同年份的回来,一支一支对着品,不然光看别人写的那些东西,真能明白哪个就一定适合自己?或者说,真能喝出那么大差别?我表示怀疑。
所以我的实践记录就是:
- 第一步: 听到“拉托斯”这个词,产生好奇。
- 第二步: 上网搜索,解不同年份的评价,比如82年、05年、10年这些似乎被提及较多。
- 第三步: 发现信息太多太杂,标准不一,还涉及产区细分,感觉水很深。
- 第四步: 联想到以前工作中的类似经历,觉得过于纠结这些细节可能没太大意义,容易陷入信息迷宫。
- 第五步: 得出结论 —— 对我这种普通爱好者来说,解个大概就行,真要喝,碰上哪个是哪个,或者找个价格合适的、评价还不错的就行,没必要非得钻牛角尖去追求某个“传奇年份”。毕竟喝酒嘛自己开心最重要,别搞得跟做学术研究似的,累。
这就是我琢磨“拉托斯”年份这事儿的整个心路历程。说白,就是从一头雾水到放弃挣扎,哈哈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