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伙儿晚上今天这篇,可能是我最近,甚至是未来挺长一段时间里,发的一篇关于我捣鼓这些东西的实践记录了。没错,标题你们也瞅见了——《停更》。
最初的念头与满腔热情
就好琢磨,喜欢动手搞点一开始接触这块儿,简直就跟打了鸡血似的。那时候,天天有新想法,恨不得一天24小时掰成48小时用。那时候真叫一个纯粹,搞出来一点小名堂,就赶紧拍照片、录视频,然后吭哧吭哧码字,想着把这过程分享给大伙儿。
我还记得,刚开始那会儿,为了写明白一个步骤,我能对着一个零件拍几十张照片,从不同角度,就怕说不清楚。写稿子也是,反反复复修改,生怕哪个词用得不对,哪个细节漏了。那时候觉得,能把自己这点儿经验分享出去,让有同样爱好的人少走点弯路,这事儿,忒有成就感了!
磕磕绊绊的实践与记录过程
我寻思着,既然要分享,那就得系统点。于是我开始给自己定计划,比如每周至少更新一篇,遇到复杂点的项目,那就多分几期。为了实践这些想法,我真是没少折腾。
第一步,肯定是先有想法。有时候是看到别人做的东西受启发,有时候是自己瞎琢磨出来的。有了想法,就得找材料、找工具。这过程也挺费劲的,有些东西本地买不着,就得网购,一等好几天。
第二步,动手实践。这是最关键的,也是最容易出幺蛾子的。顺利的时候还一气呵成。不顺利的时候,返工是家常便饭。有时候一个小零件装反了,得拆掉大半个重新来。还有时候,辛辛苦苦搞了半天,发现思路从根上就错了。那感觉,真挺挫败的。但咱这人犟,越是搞不定,越想搞定它。
第三步,记录与整理。实践过程中,我就得有意识地拍照、录像。有时候手油乎乎的,还得腾出手来操作相机,挺狼狈的。等东西做完了,就得把这些素材导到电脑里,筛选、剪辑、修图。这又是一大块时间。
第四步,码字成文。图片视频整利索了,就开始写文章。我尽量用大白话,把每个步骤,我当时咋想的,遇到啥问题,咋解决的,都写下来。这过程,也是对自己实践的一次复盘。有时候写着写着,又能发现当时没注意到的细节。
就这么着,一篇篇记录就出来了。看到有人看,有人评论,心里还挺美的。觉得自己的这点儿折腾,值了。
热情消退与现实考量
但是,这股劲儿,慢慢就有点儿提不起来了。原因挺多的,我琢磨了琢磨,主要有这么几点:
- 时间精力跟不上。我这也不是全职干这个,白天有白天的事儿。晚上回家,还得陪家人。能挤出来捣鼓这些玩意儿和写东西的时间,越来越少。有时候一篇文章,从构思到发布,断断续续得搞一个多礼拜。身体也有点吃不消了,经常熬夜,第二天没精神。
- 反馈越来越少。不知道咋回事,可能是现在信息太多了,也可能是我做的东西太小众了。反正,用心写出来的东西,看的人也就那样。以前还有人评论交流几句,现在底下经常冷冷清清。我琢磨着,这平台是不是跟我有仇?我这么卖力地产出,它咋就不给我点儿流量?有时候看着那些随随便便水一篇的,数据都比我心里真不是滋味。
- 有点儿迷茫了。一开始是凭着热爱,后来就有点儿为了更新而更新。有时候做完一个东西,累得不行,一想到还要拍照写文章,就头大。那种纯粹的快乐,好像少了点。我就问自己,这么搞,图啥?好像也妹给自己带来啥实际的好处,反而占用了大量个人时间。
-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。说白了,咱也不是啥圣人,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有点儿正反馈。这反馈不一定是钱,哪怕是更多的认可,更多的交流也行。但现实是,花了牛大的劲儿,结果?水花都没几个。那点儿补贴,还不够我喝杯奶茶的,更别提投入的材料成本了。
最终做出停更的决定
各位,真不是我撂挑子不干了,实在是有点儿心有余而力不足。前段时间,我手头还有几个之前答应大伙儿要分享的项目,我也一直拖着,实在是提不起劲儿来整理。与其这么半死不活地吊着,还不如干脆停下来,好好歇歇,也重新思考一下。
做出这个决定,我也挺纠结的。毕竟坚持了这么久,也有一帮老朋友一直在看。但我想,生活嘛总得有点取舍。可能未来某一天,我又找到新的热情点了,或者有啥特别值得分享的,没准儿还会回来。但眼下,我确实需要给自己放个长假了。
感谢大伙儿一直以来的陪伴和关注。江湖路远,有缘再会!希望大家都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,玩得开心,玩得尽兴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