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跟大家唠唠这个列夫,就是那个勃列日涅夫。提起他,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眉毛粗,勋章多,还有就是苏联那会儿特牛气,感觉肌肉都快撑爆了。
我也就这么个印象。觉得这家伙在台上待了18年,肯定有两把刷子,至少场面是撑起来了,又是阅兵又是太空竞赛的。
那我是怎么开始“剥”他的?
这事儿得从我前阵子说起。那会儿刚好手头一个项目黄了,新项目还没一下子闲得发慌。人一闲就容易胡思乱想,不对,是钻研问题。
我就开始在网上瞎翻,看各种纪录片,扒拉些老文章。一开始看的是他那些光鲜的玩意儿,什么军事力量空前强大,核武器比老美还多,国际上说话也硬气。感觉苏联那会儿真是“老大哥”派头十足。
但是越看越不对劲。光鲜背后,问题一大堆。
比如说,经济上头,他搞了些改革,但好像雷声大雨点小,还是老样子,甚至有点停滞不前,老百姓日子过得紧巴巴的,商店里东西也不多。
还有那官场,听说也是挺腐败,效率低下,大家都没啥干劲儿,就混日子。用现在话说,就是“躺平”了呗,但那是官僚系统在躺平。
他老人家身体也不行了,后期基本上就是个摆设,但权力还牢牢攥着。我看那些开会的视频,有时候都替他捏把汗,感觉随时要睡过去。
这就跟剥洋葱似的,一层层剥下去,眼泪倒没流,但心里挺不是滋味。你说他,搞“勃列日涅夫主义”,强调社会主义优越性,结果?国家内部却是一股子暮气沉沉的感觉,所谓的“勃列日涅夫萧条”可不是白叫的。
还有那个勋章,我的天,据说有一百多枚!各种各样的,简直是挂满了。这事儿,有人说他虚荣,有人说这是他稳定人心的一种手段。我就觉得,这多少有点过了,像个收集癖似的,恨不得把所有能挂的都挂身上。
但最让我纳闷的是,就这么个被很多人说“平庸”、“僵化”的领导人,现在在俄罗斯居然还有不少人怀念他,民调支持率还挺高,比列宁、斯大林他们都高。你说怪不怪?
后来我琢磨,可能是因为他那会儿苏联确实“稳”,老百姓日子虽然不富裕,但也没啥大折腾。对比后来解体的混乱,有些人可能就觉得那个时代挺他就成了一面镜子,照出了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想法。而且他在位那么久,也确实让苏联在国际上影响力大增,跟美国掰手腕,很多人就觉得有面子。
这个“剥落列夫”的过程,对我来说挺有意思的。一开始看的是个符号,一个历史人物的标签。慢慢地,通过各种细节,感觉这个人物才丰满起来,有好有坏,有光鲜也有不堪。不是简单一句“好”或者“坏”就能概括的。
我这实践记录也就到这儿。没啥高深理论,就是自己瞎琢磨的一点体会,分享给大家,也算是我这段时间没白闲着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