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伙儿晚上今儿个得空,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捣鼓的一个事儿,我管它叫《遗落的世界》探索记录。说起来有点意思,这名儿也不是我起的,是琢磨一个老物件的时候,脑子里自个儿蹦出来的。
最初的念想
事情是这么开始的。前阵子收拾屋子,翻出来一个落了灰的旧硬盘。这硬盘有些年头了,我自己都快忘了里面存了些好奇心一上来,就想着把它给拾掇拾掇,看看能不能读出来。就喜欢这种带点“考古”性质的活儿。
找了根转换线,接上电脑,还真给认出来了!打开一看,里面东西挺杂,有以前的老照片、一些学习资料,还有几个看名字都想不起来是啥的文件夹。其中一个文件夹,名字就叫“fragments”,碎片,挺有意思。
动手“挖掘”
点开那个“fragments”文件夹,里面是一堆零零散散的文件,有的是文本,有的是一些看不懂格式的工程文件,还有几张模糊的图片。我估摸着,这可能是我大学那会儿瞎折腾什么项目留下的“遗迹”。
我试着用记事本打开那些文本文件,大部分都是乱码,但有几个能看清楚的,记录了一些零碎的想法,像是世界观设定、一些地名,比如“遗落石林”、“迦南之国”,还有提到什么“神秘遗迹”、“地底探险”之类的。看着这些残缺的文字,我突然就来了兴致,想把这些“碎片”给它拼凑起来,看看当年到底想搞个啥名堂。
接下来的几天,我就跟这堆“碎片”较上劲了。那些看不懂格式的文件,我挨个试着用不同的老软件去打开。有的工程文件,费了老大劲,总算用一个早就停止更新的开发工具给打开了。里面是一些简单的三维模型,粗糙得很,但能看出是想搭建一些场景,比如破败的石柱、深邃的洞穴入口。
图片嘛我用图像处理软件一张张地修复和放大,虽然还是很模糊,但隐约能看到一些概念设计,像是什么“勇者公会的新人”、“海盗”、“凶恶野兽”的轮廓。这过程,真跟考古学家清理出土文物似的,得小心翼翼,还得有耐心。
我还发现了一些像是卡牌设计思路的文档,提到什么“策略对战”、“英雄寻访”、“挖掘宝藏”,甚至还有“竞技场”的字眼。看来当年是想搞个内容挺丰富的玩意儿。
拼凑“世界”
把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一点点整理出来,我发现它们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。比如“遗落石林”这个地名,在一份文本里提到了“保护神秘遗迹”,而在一个粗糙的场景模型里,我似乎找到了与之对应的破败石柱群。
还有那个“迦南之国”,在一份设定文档里写着“建立于大爆炸之前的历史悠久之国”,统治者是“维多利亚女王”。虽然没有具体的图像,但这些文字描述,也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。
我把这些线索都记录下来,用思维导图把它们串联起来。慢慢地,一个模糊的“遗落的世界”就在我脑海里清晰起来了。 它可能是一个包含探索、解谜、战斗甚至卡牌策略的游戏雏形,有着自己的背景故事和核心玩法。
虽然这些都只是些不成熟的想法和粗糙的素材,离一个完整的作品还差得远,但这个“挖掘”和“拼凑”的过程,本身就挺有乐趣的。感觉就像重新走了一遍当年的创作心路,也算是对我那段青葱岁月的一种回顾。
一点感想
这回的实践,与其说是创造了什么,不如说是“再发现”。把被遗忘的角落重新打扫干净,让那些曾经闪光过的想法重见天日。这感觉,挺奇妙的。 这就是我这回折腾《遗落的世界》的整个过程,分享给大家,也算是个记录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