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跟大家唠唠我捣鼓过的一个小玩意儿,我们管它叫“黑色骑士团”。这名字听着是不是挺中二的?哈哈,就是我们几个兄弟姐们一时兴起搞的一个小项目,或者说是一个小团队的代号。
这事儿得从头说起。 那时候,我瞅着我们内部那个老旧的资料共享和任务协同方式,简直是用得人一肚子火。文件传来传去,版本乱七八糟,谁干了干到哪了,经常是一笔糊涂账。我就琢磨着,能不能整个新的出来,或者至少优化优化,让大家干活能顺畅点儿。
一开始就我自个儿瞎琢磨,画了点草图,想了些不成熟的点子。后来跟部门里几个平时关系还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一聊,没想到好几个人都有同感,都觉得那老一套玩意儿该淘汰了。有的人一听就来劲,觉得这事儿有搞头。也有的人撇撇嘴,觉得瞎折腾,不看说:“就凭咱们几个,能搞出啥名堂?”
说干就干。 我们这“黑色骑士团”就算草台班子搭起来了。为啥叫这个名字?主要还是觉得酷,而且有点那种“揭竿而起”,要改变点啥的意味在里头。你瞧,就像那句说的,“由于其理念与行为得到了大量人的支持,迅速扩张”,我们当然没那么夸张,但也是希望我们的“小革新”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嘛
我们先是碰头开了几次会,大家把痛点、需求都列了出来,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。然后就是分工,有人负责梳理流程,有人负责研究现有的一些工具看能不能借鉴,我,就主要负责把大家的想法整合起来,画原型图。那段时间,我们几乎天天中午吃饭都在讨论这个事儿,有时候晚上还会开个小视频会议继续聊。
捣鼓的过程可真是困难重重。 是缺人手,大家都是业余时间挤出来的,本职工作还得干。然后是技术上的坎儿,有些东西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,比如想实现个即时通知功能,就研究了好几种方案,试了又试,废了好几个晚上。有时候,一个功能点讨论来讨论去,意见不统一,差点没吵起来。那感觉,真有点像某些故事里说的,“虽然一度被镇压”,我们是被各种困难和质疑“镇压”,哈哈。
我记得有一次,为了一个关键的数据同步问题,我们几个人在一个哥们儿家里,从晚上七点一直弄到凌晨三点。饿了就叫外卖,困了就灌咖啡。当时就觉得,这股劲儿,真有点像那些热血故事里的团队,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死磕到底。就像那句什么“不了解痛楚的人,是无法了解真正的和平的”,我们不经历这些折腾,也体会不到成功那一小点的喜悦。
慢慢地,我们的“黑色骑士团”成果初现。 我们先是做了一个非常简陋的版本,就在我们小圈子里试用。收集反馈,然后快速迭代修改。你还别说,虽然简陋,但确实解决了一些以前的痛点。比如任务分配明确了,进度一目了然,文件版本也不会搞混了。
后来我们把这个小工具在我们部门小范围推广了一下。一开始也有人不习惯,觉得麻烦。但用着用着,大家发现确实比以前方便多了,效率也高了。慢慢地,用的人也多了起来,也给我们提了不少改进意见。这时候,我们感觉真有点“发展到了能与(旧习惯)正面对抗的地步”的那个意思了。
嘛 虽然我们的“黑色骑士团”没能像期望中那样颠覆一切,也没能推广到整个公司层面,毕竟我们只是个自发的小团体,资源和精力都有限。但是,在我们部门内部,这个小工具确确实实地运行起来了,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。最重要的是,还是这个过程。大家一起头脑风暴,一起熬夜debug,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,那种感觉,真挺难忘的。而且通过这个事儿,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,比如怎么组织协调一个小团队,怎么把一个想法从无到有地落地,怎么面对困难和质疑坚持下去。
这回“黑色骑士团”的实践,对我来说,收获还是蛮大的。算是一段挺有意思的经历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