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伙计们,今天得空,跟大家唠唠我最近捣鼓的一个玩意儿——文柚果。这名字听着就挺特别的,对?我也是头一回接触,整个过程还挺有意思,记录一下,给大伙儿也瞧瞧鲜。
初识与准备
事情是这样的,前阵子去乡下朋友家转悠,他神神秘秘地拿出来几个青皮疙瘩,说是什么“文柚果”,让我尝尝。我瞅着那玩意儿,长得跟个小拳头似的,硬邦邦的,也不知道从哪儿下嘴。朋友说这东西好着,营养价值高,还能当零食。得,既然人家都这么说了,咱就试试呗。
拿回家之后,我先上网大概搜了搜。好家伙,说法还真不少。有的说能直接生吃果仁,有的说能晒干了当干果,还有说能榨油的,甚至提到了什么“救荒本草”,听着就挺有年代感。得,理论知识储备了一些,该动手实践了。
动手实践过程
我找了把还算趁手的小刀,对着一个文柚果比划了半天。这家伙的外壳可真够硬的,不像咱们平时吃的核桃那么好开。我试着用刀尖撬,不行;用刀背敲,也没啥大动静。后来琢磨着,得顺着它那个天然的纹路来。
具体我是这么干的:
- 第一步,找“门儿”。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,发现这果子虽然圆,但好像也有那么点儿像花瓣似的几条棱。我就选了一条看着比较明显的缝隙下手。
- 第二步,使劲儿。 用刀尖抵住那个缝,然后另一只手轻轻拍刀背,或者用点巧劲儿往里别。这过程得小心,别伤着手,也别把果仁给弄碎了。
- 第三步,剥壳取仁。 外壳一旦裂开一道口子,就好办多了。顺着口子把壳掰开,里面就露出了白白胖胖的果仁。果仁外面还有一层薄薄的皮,跟花生仁那层红皮似的,也得剥掉。
剥出来那果仁,看着还挺喜人的,白生生的。我先是直接生吃了几颗。你别说,味道还真不赖。有点儿生花生的清香,但口感更脆一些,嚼起来咯吱咯吱的。朋友说的没错,确实有点儿黏性,但不多,不影响口感。略微带点儿甜味,挺爽口的。
后续的尝试与想法
吃了几颗生的,我就寻思着,网上不是说还能有别的吃法吗?
关于干果: 我把剩下的果仁摊开晾了晾,想着能不能自己做点干果。不过这玩意儿含油量好像不低,我估摸着得用低温慢慢烘干才行,不然容易变味。这回没那么多时间,就没深入尝试,但理论上肯定是可行的,当个小零嘴应该不错。
关于炒着吃: 我也看到有人说能炒着吃。我就拿了一小把,学着炒花生米那样,放了点点油,小火慢慢炒。炒出来之后,香味更浓郁了,吃起来更香脆,比生吃多了点烟火气。这个做法我个人还挺推荐的。
关于榨油: 至于榨油,那工程可就大了,我这点儿果子肯定不够塞牙缝的,而且咱也没那设备。不过听说文冠果油营养适合凉拌或者煮饭的时候滴几滴,不能高温煎炸,会破坏营养。这个就当是长知识了。
说起来,这整个过程,从拿到一个陌生的果子,到查资料,再到自己动手想办法打开它,品尝它,还真挺有成就感的。现在好多东西都是现成的,包装得好好的,直接就能吃。像这种需要自己费点劲儿才能尝到的美味,反而多了一份探索的乐趣。
记得小时候在老家,那时候可没现在这么多花里胡哨的零食。山上的野果子,地里刚刨出来的红薯,都是我们的美味。那时候吃东西,很多也得自己动手,比如砸核桃,剥板栗,虽然麻烦点,但吃进嘴里那叫一个香。这回捣鼓这个文柚果,倒是让我想起了不少小时候的事儿。那时候条件虽然不咋地,但快乐也简单得很。
这文柚果算是个挺新奇的体验。味道不错,吃法也多样。如果你哪天也碰到了这玩意儿,不妨也像我一样,动手试试,还挺解压的。行了,今天就先唠这么多,下回有啥新鲜的再跟大伙儿分享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