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就跟大家伙儿唠唠我捣鼓过的一个玩意儿,我给它起了个名,叫“变4”。
为啥叫“变4”?说起来也简单。那阵子不正好是《变形金刚4:绝迹重生》火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嘛电影院里天天爆满。我寻思着我手头这活儿,也是想让个老东西“绝迹重生”,来个大变样,就干脆蹭个热度,叫“变4”得了,听着也带劲儿。
话说当年,我手头有个啥?
就是一台老掉牙的台式机。那家伙,开机慢得能让你泡壶茶,打开个浏览器都得思考半天人生,更别提跑点啥新软件了。扔了,又觉得里头还有不少我存的老照片、老文件,怪可惜的。卖二手?估计连顿饭钱都换不回来。我就琢磨着,能不能让它焕发第二春,像电影里那些汽车人一样,咔咔咔一顿变形,变得牛逼起来!
我的折腾之路
说干就干!一开始那真是雄心万丈。我把那台老古董拆了个底朝天,主板、CPU、内存条、硬盘,全给摊桌面上了。寻思着先给它清清灰,然后上网查资料,看看哪些零件能升级,哪些驱动得更新。
过程嘛那叫一个曲折。
你想,老机器了,好多新零件都不兼容。买了个新显卡,插上去点不亮;换了个固态硬盘,系统装了好几遍都失败。那段时间,我几乎天天晚上都耗到后半夜,眼睛瞪得跟灯泡似的,就为了解决一个又一个破问题。有时候,一个驱动就能折腾我三四个小时。那感觉,真是比上班还累!
家里人也不太理解,老婆看我天天对着一堆“破铜烂铁”鼓捣,老说我瞎折腾,不务正业。孩子也说:“爸爸,你又在修那个不会变形的变形金刚呀?” 我听了也只能苦笑,心想,这玩意儿要是真能变形,我还用得着这么费劲嘛
记得最惨的一次,是想给机箱加个风扇,改善散热。结果,手一滑,螺丝刀直接把机箱侧板划拉开一个大口子,锋利得很,我手也没躲开,立马见了红。当时那血流的,我心里拔凉拔凉的,真有点想把这堆东西全从窗户扔出去的冲动。心里琢磨着,我这哪是搞“变4”,简直是“工伤模拟器”!
转机与妥协
就这么折腾来折腾去,钱花了不少,时间也搭进去不少。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了,觉得这老家伙可能真是寿终正寝,没救了。但每次看到它那副“等我重生”的样儿,我又有点不甘心。
后来我火气也降下来了,不再追求一步到位,让它变成顶级配置。我就想,能比以前强点,能满足我一些基本需求,比如流畅看看电影,写写东西,偶尔玩个小游戏,也就行了。这心态一变,事儿反而顺了点。我开始找一些性价比高的二手零件,或者是一些“魔改”的方案,不再死磕那些全新的、贵的。
“变4”的最终形态
那么,这“变4”项目到底咋样了?
怎么说,算是部分成功。那台老电脑,开机速度确实快多了,基本上十来秒就能进桌面。装了个轻量级的系统,平时上上网、看看1080P的视频、处理个文档啥的,一点儿不卡顿。虽然没能变成电影里擎天柱那么威猛,也没能横扫千军,但它确实是从一堆快要报废的零件,“绝迹重生”了,能继续为我服务了。
最重要的是,通过这回瞎折腾,我自个儿也学了不少东西。以前对电脑硬件一窍不通,现在起码知道啥是CPU,啥是显卡,哪个接口插哪个了。也算是对我自己动手能力的一次“变形”和提升。
这“变4”项目,虽然过程挺折磨人的,结果也算不上惊天动地,但现在回想起来,那股子不服输、非要把它弄好的劲儿,还挺有意思的。有时候,过程比结果更重要,这话真不假。至少,我现在看着这台“老伙计”,心里头还是挺有成就感的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