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这个“模拟宇宙”,一开始我也没啥宏伟蓝图。就是有段时间,在家待着,刷视频刷多了,老是看到些什么宇宙探索、星球创造的游戏广告,什么《无尽银河》,《我的行星》,吹得天花乱坠的。心里就琢磨,这玩意儿真能自己搞一个出来耍耍?
最初的瞎琢磨
就喜欢瞎折腾。一开始我想得特简单,不就是搭积木嘛整个星球出来,再放点小人小动物上去。我翻箱倒柜找我电脑里存着的老游戏,想着哪个能凑合用。找了个自由度高点的沙盒游戏,想着先捏个地球出来再说。
你还别说,刚上手那会儿还真挺带劲。我拉了个球体,刷上蓝色当海洋,堆点黄色当大陆。然后?然后就卡壳了。这玩意儿它不动!死气沉沉的,跟我想要的“宇宙”差太远了。我想象中的是那种有自己规律,能自己演化的世界,哪怕简单点也行。
动手搞点“规则”
后来我就想,光捏个壳子不行,得给它点“生命力”。我就开始琢磨怎么给它设定点简单的规则。比如,我尝试着弄点“引力”,让小石块能绕着大石块转。又捣鼓着设定点“资源”,比如某些地方会长出“植物”,某些地方会有“矿物”。
- 第一步: 我先找了个能简单编程或者编辑脚本的工具,也是个老东西了,但胜在简单。
- 第二步: 我写了几行歪歪扭扭的“代码”,大概意思就是“如果A靠近B,B就往A那边偏一点点”。就这么个初级的引力模拟。
- 第三步: 然后我画了几个不同颜色的小点,告诉程序,红色的是“能量源”,绿色的遇到红色的就能“复制”自己。
这过程可真是费劲,经常是改了半天,一运行,要么直接崩了,要么就是所有东西都挤在一块儿,或者干脆啥反应没有。那几天我盯着屏幕,头发都多掉了好几根。老婆看我天天对着电脑唉声叹气,还以为我魔怔了。
勉强能看的“小宇宙”
折腾了差不多小半个月,总算是弄出来一个能稍微看看的“雏形”。你把它叫做“宇宙”肯定是抬举它了,顶多算是个“动态屏保”的水平。就是屏幕上有一些小点点,按照我设定的那些简陋规则,互相吸引、排斥,偶尔还会“诞生”新的小点,“消失”旧的小点。
我盯着那些小点漫无目的地飘飘,有时候会突然出现一片繁荣,然后又因为某个“资源”耗尽而迅速衰败。虽然简陋,但那一刻,我居然还真从中咂摸出一点点“宇宙演化”的味道。挺奇妙的,真的。
说实话,这玩意儿没啥实际用处,也不能拿去跟那些大厂做的游戏比。但我自己捣鼓出来的,从一个念头,到动手尝试,再到看到它勉强“活”了起来,这个过程本身,就挺有意思的。就像咱们小时候玩泥巴,捏出来的东西歪歪扭扭,但自己心里美滋滋的。
有时候别把事情想得太复杂,也别怕自己弄不动手去做,去体验那个过程,本身就是一种收获。我这个“模拟宇宙”的实践,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,分享给大家,图一乐呵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