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老琢磨一个事儿,就是咱们身边那些不起眼的人,有时候真能干出点大事儿,或者说,那种坚持本身就挺英雄的。我管这个叫“盲眼英雄”,不是说他们真看不见,而是说他们在不被人关注,甚至自己都未必意识到自己多牛的时候,就那么默默地发着光。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我琢磨这事儿,然后自己也尝试去“实践”一下发现这些“盲眼英雄”的过程。
最初的念头与观察
这事儿开头,挺偶然的。有段时间,我老觉得生活缺点就想找点有意思的事儿干。我就想着,能不能把身边那些让我感动,或者觉得特了不起但又特普通的人和事给记下来?我这心里也没底,完全是抓瞎,不知道从哪儿下手。就像没头苍蝇似的。
我的第一步,就是强迫自己“慢下来”观察。 以前走路都带风,我就刻意放慢脚步,比如去菜市场买菜,不光是挑菜砍价了,我会多瞅瞅那些摊主,听听他们跟街坊邻居聊天。还有小区里那些打扫卫生的阿姨,早出晚归的,以前我可能就点个头过去了,现在我会特意留意她们工作的细节,那种认真劲儿。
尝试记录与遇到的坎儿
观察了一段时间,心里头模模糊糊有了点素材。我就试着动笔,想把这些写下来。那可真是费老鼻子劲了!
- 写得干巴巴: 我发现,看到的和写出来的,完全是两码事。我脑子里觉得特感动,结果写出来就几句话,干巴巴的,一点味儿都没有。人家可能忙活了一天,我三两笔就给“打发”了。
- 找不到重点: 有时候观察到的东西太多,反而不知道该写哪个点。感觉这个人也那件事也重要,结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,写出来乱七八糟的,自己都看不下去。
- 怕写不不好意思: 最开始写的东西,真是不敢给别人看,自己看着都脸红。总觉得这点破事儿,人家谁爱看?是不是太自作多情了?
那段时间,我真是有点灰心。感觉自己是不是压根儿就不是这块料。但转念一想,这不就是“盲眼”摸索的过程嘛哪能一下子就顺顺利利的。
调整方法与一点点进步
后来我就琢磨,是不是得换个法子?我就开始尝试:
第一,不求“高大上”,只求“真情实感”。 我不再追求啥华丽的辞藻,也不想写出啥惊天动地的大道理。我就想着,把我当时看到、感受到的最真实的想法给写出来就行。哪怕用词土点,句子糙点,只要是真心的就行。
第二,聚焦小切口。 我不再贪多,一次就写一个人的一件小事,或者一个瞬间。比如那个修鞋的老师傅,我就只写他怎么一针一线地缝补,那股子专注劲儿。这样一来,反而更容易把细节写清楚,也更容易打动人。
第三,硬着头皮分享。 写了几篇稍微自己觉得还过得去的,我就鼓起勇气,发到了一些不怎么起眼的小圈子里,比如一些兴趣小组,或者朋友圈只对几个人可见。没想到,还真有人看,有人会给我点赞,或者简单评论几句,说“挺有意思的”,“让我想起了我身边的谁谁谁”。
的感受与所谓的“实现”
你还别说,就这么一点点地“实践”下来,虽然没写出啥惊世骇俗的名篇,也没像人家那样一篇稿子就能挣多少钱,但我自己心里头是真挺舒坦的。
我发现,这个过程本身,比结果重要多了。 我开始真正去“看见”那些以前被我忽略的人和事。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上新闻,也不会有啥光环,但他们的那种坚持、善良、乐观,就是最朴素的英雄主义。他们就是我眼里的“盲眼英雄”,在不为人知的地方,努力地生活,努力地发光。
对我自己来说,这个“实践”也让我变得更平和了。以前老爱抱怨,现在更多的是去发现生活中的虽然我记录下来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,甚至有点笨拙,但起码我开始去做了。
这个“盲眼英雄”的实践,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我写得多而是我开始去发现和记录了。这过程磕磕绊绊的,但挺有意思。就像咱们平时过日子,很多时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,’盲人摸象’似的,但只要用心去做,总能摸到点感受到点这就够了,我觉得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