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伙儿今天得跟大家唠唠我最近这点儿“艺术细菌”是怎么培养起来的。说起来,我以前对画画这玩意儿,那是一窍不通,看见那些画得好的,心里就一个字:服!但总觉得离自己太远,门槛老高了。
我的艺术“破冰”之旅
就喜欢瞎琢磨。有段时间,看网上那些AI画的图,还挺有意思的,就想着,这玩意儿我能不能也试试?一开始真是两眼一抹黑,啥也不会。我就去搜,看人家都用啥工具,怎么玩的。
然后,我就先从手机上找了几个能画画的APP开始捣鼓。你还别说,虽然画出来的东西一开始都惨不忍睹,跟鬼画符似的,但那个过程挺有意思的。就是那种,我戳一下,它变一下,我再抹一下,它又换个样儿,纯粹就是瞎玩儿。
后来我又接触到了像Midjourney这类AI绘画工具。这可给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!一开始我也是抓瞎,不知道怎么跟它“说话”,出来的图奇奇怪怪的。我就去看教程,看人家大神们怎么写那些“咒语”,也就是提示词。
- 第一步:观察学习。我就泡在一些社群里,看别人发的图,琢磨人家的提示词是怎么写的,用了哪些关键词。
- 第二步:大胆尝试。学到点皮毛,我就自己上手试。一开始出来的图,那真是五花八门,啥也不是。但我脸皮厚,不怕失败,继续试!
- 第三步:不断调整。比如我想要个“未来城市的黄昏”,第一次可能出来的是个白天,或者根本不像城市。我就调整关键词,加点“赛博朋克风”、“橘红色调”、“霓虹灯”之类的,慢慢地,出来的图就越来越像那么回事儿了。
从“瞎玩”到“有点感觉”
就这么瞎琢磨了一段时间,我发现自己慢慢有点感觉了。不再是单纯地复制粘贴别人的提示词,而是开始有自己的想法。我会想,如果把这个风格和那个元素结合一下,会出来什么效果?比如,我试过把中国水墨画的风格跟科幻机甲结合,出来的效果还挺酷的,把我给乐的。
我还特意把我一些得意之作打印出来,虽然比不上专业大佬,但挂在自己书桌前,看着也挺有成就感的。有时候朋友来家里,看到这些画,都挺惊讶,问我是不是偷偷报了什么班。我就乐呵呵地跟他们分享我的“瞎玩”心得。
我的小总结
现在回想起来,成为一个所谓的“艺术玩家”,没那么玄乎。关键就是敢于尝试,不怕出错,然后多看多学多动手。
我觉得重点不在于你画得有多“专业”,而在于你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乐趣,并且能够通过这些工具表达自己的一些小想法。我每天都会抽点时间,在手机上涂涂画画,或者用AI生成几张有意思的图片,感觉生活都多了不少色彩。
如果你也对这方面有点兴趣,别犹豫,大胆去玩儿呗!说不定下一个“艺术玩家”就是你!这玩意儿,玩起来就停不下来了,哈哈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