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想跟大家聊聊“危险行动”这个事儿。这不是啥理论大道理,纯粹是我自个儿的一些经历和观察,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。
惊魂一刻的实践开端
我这人开车,平时自认还算稳当,红绿灯、斑马线,都挺注意的。但总有些时候,你再小心,也防不住别人的“危险行动”。
记得有一次,我开车在一个不算太宽的街道上慢慢走,速度也就三四十码。突然,一个小孩,嗖的一下就从路边停着的一排车中间窜了出来! 我当时眼睛都直了,脑子一片空白,本能地一脚刹车踩到底,轮胎都发出了刺耳的摩擦声。那小孩估计也就五六岁,估计是想去马路对面找他妈妈,根本没看路。幸亏我车速不快,反应也还算及时,车头离那孩子也就不到半米停下了。我当时吓得一身冷汗,心脏都快蹦出来了。
那孩子也吓傻了,站在那儿哇哇大哭。他妈妈也赶紧从对面跑过来,抱着孩子也是后怕得不行,一个劲儿地跟我道歉。我能说啥,摇下车窗,缓了口气,摆摆手说:“以后看好孩子,这太危险了!”
日常观察到的种种“危险”
从那次之后,我就特别留意路上的各种“危险行动”。不只是开车的时候,走路、骑车的时候也一样。我发现,这类行为真是不少见:
- 行人乱穿马路、翻护栏: 这是最常见的了。明明红灯,或者天桥、地下通道就在不远处,总有人图省事,直接横穿。还有些人,更是“艺高人胆大”,直接翻越马路中间的隔离护栏,看得我真是捏把汗。
- 低头族过马路: 不管是行人还是骑车的,很多人过马路的时候都低着头看手机。你说,这短短几十秒,就那么离不开手机吗?万一有车没注意到,或者司机也分神了,后果不堪设想。
- 电动车、自行车逆行和闯红灯: 电动车现在是方便,但也成了马路杀手。逆行、闯红灯、不戴头盔、随意变道,这些行为简直是家常便饭。他们觉得自己灵活,能躲过去,但汽车可没那么灵活。
- 开车打电话、分心驾驶: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,司机一手握方向盘,一手拿着电话聊得热火朝天,或者低头看导航、回信息。注意力一旦分散,遇到突发情况根本反应不过来。我开头说的那个案例里,新闻也提到了司机因为接电话分心。
- “鬼探头”: 就是行人或者非机动车从公交车头、或者路边停靠的大车前面突然窜出来。司机的视线被挡住了,根本看不见,等看见的时候往往已经来不及了。
我的小小反思与呼吁
经历了那次差点撞到小孩的事情,又观察了这么多路上的危险行为,我深刻体会到,交通安全这事儿,真是人人有责。我们每个人,无论是开车的、骑车的还是走路的,都可能是交通的参与者,也都可能是危险的制造者或者受害者。
我觉得,很多时候这些“危险行动”的发生,并不是因为大家不懂规则,而是因为一时的侥幸心理,觉得“没事儿”、“我能行”、“来得及”。但事故往往就发生在这种“一瞬间”和“侥幸”里。
我现在的实践就是,自己要做到严格遵守交通规则。开车的时候,绝对不碰手机,注意力集中。过路口的时候,减速观察,即使是绿灯,也要提防那些可能闯红灯的。走路的时候,也坚决不闯红灯,不乱穿马路。
光靠自己还不够。我希望大家都能从自身做起,把安全放在第一位,别为了抢那几秒钟,或者图一时方便,就把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。 文明出行,不仅仅是一句口号,更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体现。
今天就分享这么多,希望我的这点小经历和观察,能让大家对“危险行动”多一份警惕。毕竟平安才是回家最近的路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