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得空,就把之前一直琢磨的那个“苍虬”给拾掇了一下。
事情是这样,前段时间偶然翻到一本旧书,里面提到了“苍虬”这个词,说是什么青色的龙,还有形容那种老树盘根错节的样子。当时没太在意,但这词儿就记心里了。
有次去山脚下转悠,看到一段枯死的树根,被风吹雨打得不成样子,但那个形状,扭来扭去的,特别有劲道,猛地一下,“苍虬”这两个字就从脑子里蹦出来了。你别说,还真挺像那么回事儿,苍劲、盘曲。
于是乎,我就动了心思,想把它弄回来,捣鼓捣鼓,看看能不能弄出点“苍虬”的意境来。费了点劲把那截树根扛回了家。
第一步,就是清理。那上面全是干泥巴、枯叶子,还有些小虫子。我先用硬刷子刷,把大块的脏东西弄掉。然后用水冲,边冲边刷,犄角旮旯都得弄干净。这步挺麻烦,弄得满手满身都是泥。
清理完了,就得琢磨怎么下手了。我不想雕刻成什么具体的东西,比如一条龙什么的,太复杂我也不会。就想尽量保留它原来的形状,突出那种自然形成的、饱经风霜的感觉。主要工作就是把一些朽烂得太厉害、或者特别碍眼的小枝杈给修掉。
- 找了把小手锯,慢慢地把不需要的部分锯掉。
- 然后用锉刀和砂纸打磨锯口,让它看起来自然一点,别太突兀。
- 有些地方木头纹理特别好看,就用砂纸顺着纹路多磨了几下,让它更显眼。
整个过程,就是不断地看,不断地琢磨,这里磨一下,那里修一点。没啥特别的技巧,就是凭感觉。有时候对着一个地方能看半天,想象它经历过什么风雨。
搞这个挺有意思的。平时工作忙,净是些数字、报表什么的,挺枯燥。周末弄弄这些“没用”的东西,反而觉得放松。手里摸着这粗糙的木头,感觉挺实在的。想起那词儿,苍虬,感觉不光是形容树,好像也能形容点别的,比如时间留下的痕迹,或者某种不屈服的劲儿。
捣鼓出来的样子
现在基本上弄得差不多了。没上漆,也没上油,就保持木头原来的颜色和质感。找了个角落把它摆起来,光线一打,那影子投在墙上,还真有点“苍虬”的意思。虽然就是块烂木头,但自己动手弄出来的,看着就是顺眼。也算是我对“苍虬”这个词的一次实践记录,挺好玩的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