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琢磨的一个事儿,就是那个叫宁博宇的小伙子。
一开始我也是在网上刷到的,说有个电子科技大学的博士,年纪轻轻,也就二十六七岁,进了华为什么“天才少年”计划,年薪直接给到上百万。这消息一出来,嚯,那讨论可就多了去了。
我当时就挺好奇的
百万年薪,还是个刚毕业的博士,这确实挺扎眼的。我就想着,这小伙子得有多大能耐?于是我就稍微去打听了打听,看了看关于他的一些报道啥的。
不看不知道,一看还真有点东西:
- 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博士,电子科技大学,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,听着就挺厉害。
- 博士期间捣鼓出来不少东西,据说发了二十多篇论文,这数量在博士里头也算挺能干的了。
- 还拿了不少奖学金,什么国家奖学金、唐立新奖学金,还有省级优秀毕业生。
- 不光是闷头搞研究,还跑去国外好几个地方开会作报告,像阿联酋、美国夏威夷、巴西里约都去过。
这么一看,确实是个学霸,而且是那种动手能力和理论水平都不错的。
后来网上又有别的声音
有人就扒出来说,他父母好像也是电子科技大学的老师。这下子,又有人开始说了,觉得他这成功是不是有家庭背景的加持,觉得“理所当然”。
这事儿,我自个儿也琢磨了一下。你说家庭环境有没有影响?那肯定有。父母是老师,还是同一个领域的,耳濡目染,接触资源的机会肯定比普通家庭的孩子要多一些,这没啥好否认的。就好比我们做技术的,家里要是有个老前辈带带路,肯定能少走不少弯路。
但是,光有环境也不行。他那些论文,那些奖,还有去国际上作报告,那得是实打实的干出来的东西。华为那个“天才少年”计划,也不是光看背景就能进的?听说面试也是好几轮,技术面、综合面,都得过硬才行。他能拿到那个百万年薪的offer,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。
我觉得这事儿得分开看。家庭背景可能是个助力,但个人的努力和天分肯定也是少不了的。没真本事,光靠背景也走不了这么远,尤其是在华为这种地方。
落实到实践
我看他是去了华为的无线产品线和光产品线。这两个方向现在也是热点,竞争激烈得很。进了“天才少年”计划,拿着高薪,估计压力也不会小。
这宁博宇确实是个挺厉害的年轻人。他的经历,看看就也别太当回事儿,毕竟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。咱们普通人,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活儿,能学点东西,有点进步,也就挺好了。羡慕归羡慕,日子还得自己过嘛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