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这练习,叫《雾里》,刚开始真有点儿抓瞎,不知道从哪儿下手。
我就琢磨着,“雾”是啥感觉?朦朦胧胧的,看不清,得慢慢摸索。行,那就一步步来。
第一步,我先把手头的东西都摊开。 不管有用没用,相关的、可能相关的,一股脑儿全摆出来。就像大雾天开车,你总得先把灯打开,看看近处有啥。
然后,我就开始筛选和归类。哪些是肯定用不上的,先扔一边去。哪些看着有点意思,但现在还想不明白的,也放另一堆。剩下的,就是感觉可能马上能用的。
这过程挺磨人的,有点烦躁。脑子里乱糟糟的,跟真进了雾里似的,分不清东南西北。好几次都想撂挑子不干了。
摸索阶段
这时候就得逼自己静下来。
- 我先是试了试老法子,完全不行,搞出来的东西硬邦邦的,跟“雾”半点关系没有。
- 然后换了个思路,想着得“软”一点,飘一点。就随便抓了点感觉沾边的东西,瞎组合了一下。
- 你别说,虽然还是很粗糙,但好像有那么点意思了。就像雾稍微散了点,能看到点模糊的影子。
接着就是不断调整了。 这里加一点,那里减一点。试试这个,再试试那个。有点像做饭,调料得一点点加,尝尝味道,不行再改。
搞了半天,感觉还是差点意思。这让我想起刚学那会儿,也是这样,老觉得摸不着门道,眼前一片模糊,心里也急。那时候也是瞎鼓捣,碰运气,有时候运气好就通了,有时候就卡那儿好几天。
今天这“雾里”的练习,又把我带回那种感觉了。就是那种不确定,但又必须往前走的状态。
也就捣鼓出个大概其的样子,离心里想的那个“雾里”的感觉还有距离。但这个过程本身,我觉得挺有意思的。
记录一下,主要是这个摸索的过程。 从一头雾水,到稍微清晰一点,再到反复修改。虽然结果不完美,但起码没原地踏步。下次再遇到类似“雾里”的情况,估计心里能更有底一点,知道该怎么去“拨开云雾”了。
今天就先这样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