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,今天唠唠我家那只猫,叫啥不重要,重要的是它最近是越来越不像话了,抓沙发、半夜蹦迪、甚至还敢上嘴咬人,真是翅膀硬了。
网上不是老有人说嘛要用猫能听懂的方式教育它,学猫妈,或者干脆学猫。我琢磨着,行,试试呗,当一回“东施喵”。
学猫妈提脖子?算了
我看到说猫妈会叼着小猫后脖颈那块肉来管教或者转移。我想着这招肯定管用。趁我家那祖宗又开始啃数据线的时候,我小心翼翼地,学着网上看到的图,轻轻捏住它后脖颈的皮。
心里挺没底的。
- 它倒是瞬间不动了,身子都软了,跟个布娃娃似的。
- 但那眼神,瞅着我,全是“你是傻子吗?”的疑惑。
- 放下之后?该干嘛干嘛数据线该啃还得啃,顶多是换个时间啃。
试了几次,感觉效果不大,主要是心理作用,让它暂时停下,记不住教训。而且老捏那块,总觉得对它不万一手法不对伤着了?算了算了,这招放弃。
学猫叫?它当我发神经
还有人说,猫咬你的时候,你要发出“嘶嘶”的声音,或者短促尖锐地叫一声,模仿猫表示警告或者疼痛的声音。
这…有点难为情。但为了我的手和家具,我忍了。
实践过程是这样的:
- 它冷不丁抱住我手腕开始啃。
- 我深吸一口气,努力发出“嘶——”或者“嗷!”的一声。
- 结果?它愣了一下,然后…啃得更起劲了!可能觉得我在跟它玩?或者单纯觉得我这人今天有点怪?
反正几次下来,我感觉自己像个傻子,它,该咬还是咬。有时候我叫得大声点,它可能被吓一跳松口了,但过一会儿又忘了。治标不治本。
气味大法?有点用但麻烦
听说猫讨厌橘子、柠檬这类刺激性气味。行,这个靠谱点,不用我亲自上阵模仿猫了。
我就搞了点橘子皮,在它老爱抓的沙发角蹭了蹭。还试过用稀释过的柠檬汁喷了喷它禁止去的地方。
效果嘛
- 确实!它闻到那味儿就皱着眉头躲开了,短时间内不去碰。
- 但是,气味会散!我总不能天天抱着橘子皮到处蹭?柠檬水也得经常喷。
- 而且范围有限,我总不能把整个家都搞成橘子味儿?我自己也受不了。
这招算是有用,但太麻烦,只能作为辅助手段。
咋办的?
折腾了一圈“东施喵”的行为艺术,我算是明白了,人学猫,真的学不像,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。猫精着,它知道你是人,不是它妈,也不是它同类。
还是回归了老一套,但贵在坚持:
- 坚决说不: 它做坏事,立刻大声、短促、清晰地说“不行!”或者“No!”,语气要严肃。不用喊,但要让它感受到你的不满。
- 立刻停止互动: 如果它咬人,立刻停止所有抚摸、玩耍,站起来走开,让它知道“咬人=不好玩,人会消失”。
- 转移注意力: 准备好多多的玩具,尤其是逗猫棒、激光笔(注意别照眼睛)、猫抓板、瓦楞纸箱。感觉它要使坏了,或者精力太旺盛了,赶紧用玩具把它引开,消耗它的精力。
- 提供替代品: 沙发脚放上猫抓板,桌子腿缠上剑麻绳。给它合法的地方磨爪子,它自然就不太去找家具麻烦了。
- 规律作息: 睡前狠狠陪它玩一顿,玩到累趴,然后喂食。这样能减少它半夜跑酷的几率。
- 无视: 如果半夜它还是闹,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(比如拆家),就假装没听见,不理它。几次之后它觉得没意思,可能会好点。
说到底, 养猫就是个斗智斗勇、互相磨合的过程。想靠学猫叫、提脖子这种“奇招”一劳永逸,基本不可能。还是得拿出耐心,坚持原则,多给它找点正经事儿干,比啥都强。
当“东施喵”这事儿,实践证明,挺傻的,效果也就那样。还是老老实实当个铲屎官,用人的方式,加上对猫习性的理解,慢慢引导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