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“还魂丹”这玩意儿,一开始我是在游戏里头听说的,死了能复活,挺神的。后来琢磨琢磨,感觉现实里头,有时候也挺需要这玩意的,尤其是在你搞砸了啥事儿,觉得彻底完蛋的时候。
我自个儿就亲身经历过这么一回,不是真吃药,是那种感觉,跟吃了还魂丹似的,把一件快死透了的事儿给救回来了。
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
那会儿我在捣鼓一个东西,具体是啥就不细说了,反正挺重要的一个活儿。自我感觉良噼里啪一顿操作,觉得没啥问题。
结果?搞到一半,发现不对劲了。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地出岔子,跟多米诺骨牌似的,一个倒了,后面全跟着倒。最开始只是小问题,想着缝缝补补也就过去了,谁知道越补窟窿越大。
- 先是数据搞错了,返工。
- 然后是流程设计有毛病,卡住了,又返工。
- 接着是合作的人那边掉链子,东西给错了,我还傻乎乎地用上了,等发现的时候,已经错到姥姥家了。
那段时间,真是焦头烂额。整天对着那堆烂摊子,脑子嗡嗡的,吃不下睡不着。眼瞅着期限一天天逼近,那感觉,就跟看着一个人快断气了,你却啥也做不了,心里拔凉拔凉的。
感觉快要放弃了
真的,好几次我都想撂挑子不干了。跟领导说,这玩意儿没救了,重新来过。但心里又不甘心,毕竟是自己一手搞起来的,虽然搞得一团糟。
那几天,我把自己关在屋里,啥也不想干,就对着屏幕发呆。把之前所有的步骤、所有的记录,翻来覆去地看。那时候的心情,大概就跟游戏里角色挂了,看着灰色的屏幕,想着要不要用那个珍贵的“还魂丹”一样。
找到那个“药引子”
就在我快绝望的时候,事情突然有了点转机。也不是啥灵光一闪,就是死马当活马医。我把整个流程彻底拆开了,拆得稀碎,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捋。
然后发现,问题的根源藏在一个特不起眼的地方,一个我之前反复检查都忽略掉的小细节。那个细节本身不致命,但它就像病毒一样,感染了后面所有的环节。
找到这个“病根”的时候,我心里“咯噔”一下。说不上是兴奋,更多的是一种“原来是这样”的恍然大悟。接着我就开始琢磨怎么“下药”。
开始“抢救”
找到了症结所在,接下来就是动手改。这过程也没那么顺利,因为之前的摊子铺得太大了,牵一发动全身。
我先是把那个核心的错误点给修正了。然后,就像做手术一样,一点点把受影响的部分剥离出来,重新对接,重新测试。
那几天真是玩命了。白天黑夜连轴转,困了就趴桌上眯一会儿,醒了继续干。代码一行行地查,逻辑一遍遍地推。还得跟之前掉链子的那位哥们儿沟通,还好这回他比较配合,没再出啥幺蛾子。
总算是“活”过来了
在期限前一天,总算是把整个东西给捋顺了,虽然看起来还是有点“丑”,到处是修补的痕迹,但它确确实实地“活”过来了,能跑起来了,功能也基本实现了。
交上去的时候,心里那个石头总算落了地。虽然被领导批评了几句,说过程太曲折,效率太低,但好歹是没彻底搞砸。
现在回想起来,那次经历真挺像用了“还魂丹”。不是说吃了啥灵丹妙药,而是那种不放弃,硬着头皮把“死局”盘活的过程。虽然过程痛苦得要死,但救回来那一刻,感觉还是挺值的。这大概就是我理解的“还魂丹”,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劲头儿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