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我是你们的老朋友,一个平平无奇的实践记录分享员。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最近折腾的“高p”那些事儿。
事情是这样的,前阵子不是心血来潮,想把之前拍的一些照片整理整理,发到朋友圈装个文艺青年嘛结果发现,原图那叫一个惨不忍睹,光线不行,构图也歪七扭八的,简直没眼看。于是我就下定决心,一定要好好“高p”一下,让它们焕发新生!
说干就干!我先是在手机上捣鼓,下了好几个修图app,什么醒图、美图秀秀、黄油相机,一股脑全安排上。我对着那些滤镜,这个也想试试,那个也觉得不错,结果P出来的照片,颜色失真严重,磨皮磨得像假人,简直是灾难现场。看来,直接套滤镜是不行滴,得一步一个脚印来。
于是我开始研究各种修图教程,网上搜,B站看,小红书刷,学了不少基础知识。什么曝光、对比度、饱和度、色温、锐化…… 刚开始听得我头都大了,感觉像在学物理课。不过硬着头皮啃下来之后,感觉还是有点用处的。至少我知道,照片太暗就调高曝光,颜色太寡淡就加点饱和度,照片糊了就稍微锐化一下。
接下来就是实战演练了。我挑了几张比较有潜力的照片,开始慢慢调整。先用“调整”功能,把曝光、对比度、高光、阴影这些参数细细调整一遍,让照片的整体感觉舒服一点。然后,再用“色彩”功能,调整色温和色调,让照片的颜色更加自然。 这一步真的要耐心,一点一点调,才能找到最佳的感觉。
调完基础参数,就开始精修了。痘痘、瑕疵,用“祛痘”功能,一键搞定。肤色不均匀,用“磨皮”功能稍微磨一下,但是千万别过度,不然就成假脸了。 还有一些杂物,比如路上的垃圾桶、电线杆,就用“消除笔”或者“修复”工具,小心翼翼地抹掉。这个过程真的很费时间,但是为了美观,也只能忍了。
修完脸和景,我还会在“特效”里面加一些小细节,比如光晕、星光、烟雾之类的,让照片更有氛围感。不过这些特效也要适度使用,不然就显得太刻意了。我一般会把特效的透明度调低一点,让它看起来更自然。
一步,就是调整照片的尺寸和比例了。因为不同的平台对照片的尺寸要求不一样,比如朋友圈好像是正方形或者4:5的比例比较好看。我就根据不同的平台,把照片裁剪成合适的尺寸。听说有的平台还会自动压缩图片,所以我还会在修图app里面,把照片的分辨率调高一点,这样上传到平台之后,就不会太模糊了。
就这样,一张张照片,经过我的精心“高p”,终于焕然一新。发到朋友圈之后,果然收获了不少点赞和评论,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。 哈哈!
总结一下这回“高p”的经验:
- 不要迷信滤镜,基础调整才是王道。
- 修图要有耐心,一点一点调才能出效果。
- 精修要细致,但是不要过度,保持自然。
- 特效要适度,点缀即可,不要喧宾夺主。
- 注意照片的尺寸和比例,适应不同平台的要求。
“高p”也是一门学问,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。希望我的这回分享,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。下次有机会,再跟大家聊聊其他的修图技巧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