捣鼓咸鸭蛋那点事儿
说起来咸鸭蛋,大家肯定都吃过。配稀饭,夹馒头,那叫一个香。尤其是那流油的蛋黄,啧啧。但就爱瞎折腾,光吃不过瘾,总想着自己能不能搞出来。
正好前段时间,也不知道咋回事,就特别想念小时候我奶奶腌的那种咸鸭蛋味儿。外面买的总觉得差了点意思。心里痒痒,就琢磨着自己动手试试。说干就干,我这人行动力还是可以的。
准备开干
第一步,搞原材料。这玩意儿关键是鸭蛋,得用新鲜的。我特地跑去家附近的农贸市场,挑了一篮子看着就特别精神的青皮鸭蛋。个头匀称,掂量着也挺沉。老板还跟我吹他这蛋多好多我寻思着,行,信你一次。
弄回来之后,就得洗。这步挺重要的,蛋壳上脏东西多,得一个个仔仔细细刷干净。我找了个软毛刷子,沾着水,轻轻刷,生怕给弄破了。洗干净还得晾干,蛋壳表面不能有生水,不然容易坏。
接下来就是配盐水。这玩意儿没啥神秘的,就是盐跟水的比例。有人说要饱和盐水,就是往水里加盐,搅和,一直加到盐不再溶解为止。我是这么干的:
- 烧了一大锅水,滚烫滚烫的那种。
- 往热水里倒盐,一边倒一边搅。我用的是粗盐,感觉比细盐带劲儿。
- 加了多少盐?凭感觉,反正就是使劲加,感觉差不多饱和了,就停手。我还扔了几粒花椒,几片姜,一点高度白酒进去,想着去腥增香。
- 然后就是等,等这锅盐水彻底凉透。必须凉透,热的下去蛋就熟了。
封存与等待
盐水凉透之后,就把晾干的鸭蛋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事先洗干净、保证无油无生水的大玻璃罐子里。蛋放进去,再把凉透的盐水慢慢倒进去,保证盐水没过所有鸭蛋。
为了防止蛋浮起来,我还找了个干净的小碟子或者塑料袋装点水压在最上面。一步,封口。我用保鲜膜先封了几层,然后把盖子拧紧。必须密封不然进去空气也容易坏。
然后,就把这罐子搬到家里阴凉通风的角落,比如厨房的柜子底下。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了。我这心里头,跟猫抓似的,天天都想去看看。标签上写了日期,心里默念着,至少得等个三四十天。
开坛见喜
大概过了三十五天左右,我实在是忍不住了。摸出一个蛋,掂量掂量,感觉沉甸甸的。洗干净外壳的盐渍,敲开一个小口,先闻闻味儿。一股咸香味儿,没坏!
煮熟了几个。掰开一看,嚯!蛋白是嫩的,蛋黄成了硬心,颜色橘红,边上已经开始有油光了!虽然不像外面卖的那种整个流油,但已经很像样了!
挖一勺蛋黄,配上刚煮好的白米粥,嚯,就是那个味儿!咸香适口,沙沙的口感,带着那么一点点酒香和香料味儿。那一刻,感觉这一个多月的折腾,值了!
后来又等了几天,再煮开的蛋,蛋黄油就更多了。自己做的,吃着就是踏实,也特别有成就感。虽然过程简单,甚至有点笨拙,但从挑选鸭蛋到吃到嘴里,每一步都是自己亲手弄的。
这可能就是所谓的“咸蛋之光”,不是说这蛋本身发了什么光,而是这个过程,这种用最朴素的食材和时间,捣鼓出美味的感觉,让人觉得生活里充满了可以把握的小确幸。挺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