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琢磨这个叫苏则的人的事儿。
开始琢磨
就是偶然看到这个名字,苏则,感觉有点耳熟,又好像没啥具体印象。就想着,这人谁?啥来头?咱得搞搞清楚。我就开始动手查了。先是随便翻了翻手边的几本讲三国的闲书,信息不多,就说他是曹魏那会儿的一个官。
这肯定不够,我就上网搜。信息一下就多了。说他字文师,扶风武功人,就是现在陕西那块儿的。年少的时候名声就挺学问、品行都不错,人家举荐他当官他还不去,有点个性。
深入了解过程
后来他还是出来当官了,先是酒泉太守,然后又去了安定、武都。看资料说,他在这些地方干得都不赖,挺有威望的。这就让我有点兴趣了,一个地方官,能在乱世做出名堂,不简单。
我接着往下捋,发现他跟曹操还有交集。曹操打张鲁的时候,路过他那儿,觉得这小伙子不错,就让他当向导。打完张鲁,他又去安抚氐族部落,打通河西走廊,这可都是实打实的活儿。
之后他调到金城当太守。那地方当时挺惨的,老百姓跑的跑、饿的饿。苏则去了之后,就开始着手整顿。对内安抚百姓,把吃的、用的分给大家,特别是照顾那些困难老人;对外,稳住周边的少数民族。他还跟大家约法三章,不听话的就严惩,听话的有奖赏。然后带着大家开荒种地,当年就丰收了。这么一来,跑掉的人又都回来了。这治理地方的本事,确实是有的。
我还特别注意到,他不光能治理,还能打仗。像什么陇西的李越造反,他就带着羌、胡的兵去平定了。后来凉州那边又乱了,麴演什么的搞事情,他也参与了平叛。可以说,在西北那片儿,苏则绝对是个能镇得住场子的人物。
琢磨后的想法
看到这儿,我就在想,这苏则在地方上,无论是搞民生、稳治安、还是平叛乱,那都是一把好手,实干派。可后来他被调到中央当侍中,情况好像就变了。
资料上说他性格耿直,不怕得罪人,敢跟董昭那样的大官硬刚,也敢直接跟曹丕提意见。曹丕都对他有点忌惮。这性格,在地方上可能是优势,能镇住局面。但到了全是人精的朝廷里,可能就行不通了。
我就琢磨,这事儿挺常见的。很多人在一线干活,特别能干,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超强。可一旦把他放到一个需要各种协调、平衡关系、讲究说话艺术的位置上,他就水土不服了。苏则可能就有点这意思。他习惯了在地方上说了算,直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,到了中央,面对的都是弯弯绕绕,他那套直来直去的搞法,估计得罪了不少人,自己也憋屈。
你看他的结局,被调去当东平相,明升暗降的感觉,结果还没到任上,半路就去世了。谥号倒是挺硬气,叫“刚侯”,也算符合他的性格。
我这琢磨苏则的过程,也算是给自己提了个醒。光会埋头干活、有本事还不够,在不同的环境里,怎么生存,怎么发挥作用,这里面的学问也大着。了解历史人物,不光是看故事,也能咂摸出点对自己有用的味儿来。这就是我研究苏则的一点实践记录和想法,跟大家分享分享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