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,今天唠唠盖里奇。不是说要分析他电影拍得多牛,什么《两杆大烟枪》、《偷拐抢骗》这些,网上说得够多了。我说的是我自己瞎折腾的一段经历,算是受他电影“启发”,结果嘛嘿一言难尽。
起因是看了他的片子
具体忘了是重温《偷拐抢骗》还是《绅士们》了,反正看完就上头。觉得他那套多线叙事、快速剪辑、一群底层小人物各种巧合搞到一起的玩法,太TM酷了。当时我正好在琢磨手头一个挺烦人的事儿——给小区组织个周末跳蚤市场。
这事儿年年搞,以前就是死气沉沉,摆摊的打瞌睡,逛的人没几个。我就想,能不能学学盖里奇,搞点“花活”,让这事儿变得有意思点?
我的“盖里奇式”实践
第一步,拉人头分组。 我没找社区那些老面孔,专门去找了小区里那些平时看着就“不一般”的主儿。比如,那个天天在楼下琢磨改装电动车的小哥,那个阳台上种满了奇奇怪怪植物的大爷,还有几个广场舞领队大妈,我觉得她们肯定能拉来人。
- 电动车小哥组:负责场地通电和“酷炫”装置展示。
- 植物大爷组:负责“稀有”物品区,顺便搞点花草小课堂。
- 广场舞大妈组:负责宣传、拉人、现场气氛(这个最关键)。
- 我还拉了几个爱打游戏的年轻人:负责搞个旧游戏机体验区。
第二步,设计“意外”环节。 我寻思着,盖里奇电影里不都是各种巧合、误会推动剧情吗?我也想整点。比如,故意把两个摊位的信息发错,让他们现场“抢地盘”(当然是事先打了招呼的表演);安排一个“神秘买家”到处询价但不买,制造点紧张气氛;还准备了个“寻宝”环节,把小礼品藏在各个角落。
第三步,强调“风格”。 我跟各个组长说,咱们这回不要规规矩矩,要的就是“范儿”。摊位布置要“乱中有序”,交流要“快人快语”, BGM我也找了些他电影里那种有点痞气的配乐。
结果?一地鸡毛!
想法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实践开始,立马抓瞎。
电动车小哥把小区总闸给整跳闸了,一片漆黑,酷炫装置?先找电工。
植物大爷带来的不是“稀有植物”,是他家没人吃的腌菜疙瘩,说这玩意儿“稀有”,城里人没见过。
广场舞大妈们为了抢“C位”音响,差点没现场battle起来,自带的音响声音一个比一个大,整个场地就是个噪音炸弹。
那几个打游戏的年轻人,自己玩得挺嗨,根本没人去体验,游戏卡还被个小孩顺走了。
至于我设计的“意外”环节?“抢地盘”的演砸了,真吵起来了;“神秘买家”被当成小偷,差点报警;“寻宝”的小礼品,第二天早上在保洁阿姨的垃圾车里找到了大部分。
咋收场的?
乱七八糟,但也挺热闹。 虽然跟我预想的“盖里奇式酷炫”差了十万八千里,但现场确实比以前有“人气”多了。吵吵闹闹,讨价还价,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,反而让很多人觉得挺新鲜,比之前死气沉沉的
结束的时候,我累得像条狗,看着一片狼藉的场地,心里就一个想法:盖里奇是导演,他是控制混乱,不是制造混乱。 电影里看着爽,真要在现实里复制,我这点道行还差得远。控制那么多条线,那么多“角色”,还要让他们都合理地串起来,这活儿真不是一般人干的。
这回实践,让我对盖里奇的牛逼有了更深的认识。也算明白了,生活不是电影,想学人家那范儿,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那掌控全局的本事。不过那次跳蚤市场虽然乱,但后来好几年,小区里的大爷大妈还老提起,说那年“真热闹”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