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闲下来,就喜欢琢磨点老故事。也不是说非要学到啥大道理,就是觉得挺有意思,看看古人那会儿是咋活的,咋想的。
前两天就扒拉到一个叫赵娥的人。这名字听着挺普通,但事儿可不小。
琢磨赵娥这人
就是翻看点杂七杂八的古书,想找点有劲儿的故事看看。翻着翻着,就看到《列女传》里提到了她,叫赵娥亲,说是东汉末年酒泉那边儿的人。
这故事是咋回事?
- 她爹叫赵君安,听着就是个挺正直的人,结果被人给害了。
- 害她爹那人,叫李寿。这梁子就算结下了。
- 赵娥当时还有个儿子,叫庞淯,年纪还小。按说一个寡妇带着个孩子,安生过日子得了呗。
但她就不。她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儿,就是要给她爹报仇。这事儿在她心里搁了好多年。
动手那天
我看到资料里写,她琢磨了好久,找机会。瞅准了一天,带着刀就去找李寿了。据说是在县城门那块儿,直接就把李寿给砍了。砍完人,她也没跑,直接去官府自首了。
这事儿在当时动静肯定不小。你想,一个女的,干出这种事儿,在那个年代得多轰动。
我就在想,这事儿放现在肯定不行。法律就是法律,哪能自个儿动手?可那时候不一样,他们那会儿讲究个“礼义”,有时候这玩意儿比法律还大。特别是“孝”,你看那《围炉夜话》里都说,“百善孝为先”。为了爹报仇,在当时很多人眼里,可能觉得这事儿有“理”。
琢磨完了想说啥
琢磨完赵娥这事儿,心里挺复杂的。一方面觉得这女的真刚烈,有股子狠劲儿,为了报父仇,能豁出去一切。这放那个男人的时代,挺不容易。
另一方面,又觉得这方式太极端了。虽然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,但毕竟是条人命。而且她儿子咋办?她去自首了,孩子不是更惨了?
反正,历史就是这样,你不能拿现在的眼光完全去套。了解这些老故事,就当是看看不同时代的人,他们的活法和想法。挺有意思的,也能让你琢磨琢磨现在自个儿身边的事儿。
这就是我这两天琢磨赵娥这故事的一点记录,没啥高深的,就是自个儿瞎琢磨的过程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