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捣鼓的一个事儿。起初,就觉得挺好玩的,跟打游戏闯关似的,没想到后面完全变味儿了。
起因是啥?
那是好几年前了,我当时不是换了个工作嘛压力一下小了很多,闲下来的时间就多了。天天在家刷手机看视频,看到人家拍那种记录生活的短片,搞得有声有色,什么运镜、转场、配乐,看着特专业。我也心痒痒了,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能拍点记录下生活,或者搞点有意思的创作。
我真就把它当成个“游戏”。 手机不就能拍嘛剪辑软件免费的也一大把。我先是随便拍了点花花草草,家里猫猫狗狗,然后学着网上的教程,一顿操作猛如虎,剪辑、配乐、加字幕。刚做出第一个“成品”的时候,虽然现在回头看惨不忍睹,但当时那个激动,感觉自己发现了新大陆,跟游戏里打通一个隐藏关卡差不多。
我还特意买了点“装备”,什么稳定器、小灯、麦克风,觉得有了这些“武器”,就能拍得更好了。每天琢磨着拍点去哪儿拍,用什么角度,乐此不疲。那段时间,真挺投入,但心态上,还是觉得是在“玩”。拍砸了,删掉重来;没人看,就自己欣赏。
麻烦来了
事情开始起变化了。我拍的东西,偶然有几个被平台推荐了下,看的人稍微多了点。这时候,心态就有点不一样了。有人评论,有人点赞,也有人挑毛病。
我开始在意数据了。 今天多少播放?涨了几个粉丝?哪个视频反响哪个视频没人看?这玩意儿一开始只是个参考,后来慢慢就变成了我的指挥棒。我不再是拍自己真正想拍的,而是开始琢磨,拍什么能火?怎么拍观众喜欢?
为了“好数据”,我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多,精力也越来越大。周末不再是休息,而是扛着设备到处找素材。晚上也不再是放松,而是坐在电脑前剪辑到深夜。为了一个几秒钟的转场,可能要反复琢磨好几个小时。为了找一首合适的背景音乐,能把整个音乐库翻个底朝天。
- 时间成本: 大量的业余时间被占用了,陪家人的时间少了,自己看书、运动的时间也没了。
- 精力消耗: 每天想着选题、拍摄、剪辑,脑子累得不行,有时候甚至影响到本职工作。
- 心态失衡: 数据好的时候,沾沾自喜;数据差的时候,就焦虑、失落,甚至怀疑自己。完全被这玩意儿牵着鼻子走。
- 内容焦虑: 拍得越多,越觉得没东西可拍。总想搞点“大制作”,但能力、资源都跟不上,越想越焦虑。
这时候我才猛然发现,这事儿已经完全不是当初那个轻松愉快的“游戏”了。它变成了一种负担,一种压力。我不再是为了记录和分享的乐趣去做,而是为了那些虚无缥缈的数据,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。
咋样了?
大概持续了大半年这种状态,人累得够呛,也没做出啥惊天动地的作品。有一天晚上剪视频剪到凌晨两点,看着屏幕上反复修改的片段,我突然问自己,这么搞,到底图啥?
我决定停下来。 不是完全不拍了,而是找回最初的心态。把那些“装备”收起来一部分,不再刻意追求什么数据和技巧。想拍的时候,就用手机随手拍点,简单剪剪,不为了取悦谁,就当是自己的生活笔记。
这回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,很多爱一旦掺杂了功利心,一旦你开始用结果去衡量它,它就不再是纯粹的快乐来源了。 它会变成一个竞技场,一个需要不断投入、不断竞争、不断焦虑的“任务”。看着好像还是那件事,但内核已经完全不同。你以为你在玩游戏,你已经被“游戏”玩了。
分清楚“玩”和“被玩”,挺重要的。别让原本放松的事情,变成压垮自己的稻草。这,真不是游戏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