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老琢磨那个埃及的泰伊王后。网上图片不少,一会是木乃伊的样子,一会又是复原出来的彩色头像,看着挺神的。
就有点好奇,这木乃伊都那样了,干巴巴的,咋就能弄出现在咱们看到的那个挺饱满、挺像个人的样子?是不是有点太玄乎了,老感觉不太真实。
我的琢磨过程
就喜欢自己动手搞搞清楚。也没啥特别的,就是抽空自己查了查。不是说要做什么研究,纯粹是个人兴趣,打发时间,就想弄明白这个过程。
一开始就是看图。先是找到泰伊王后木乃伊本尊的照片,就是个保存得还不错的干尸,挺有历史感的,但你要说美,那得看你怎么定义了,毕竟几千年了。然后又看到那些复原图,好家伙,皮肤颜色、头发、眼神,弄得跟真人似的,有些还说她是“最美女人”,甚至有人拿她跟武则天比。
我就开始纳闷了。这两者之间差距也太大了点。这复原是咋弄的?我自个儿琢磨,也看了些零零散散的说法。发现这里头门道还挺多,不是简单对着木乃伊画画就完事儿的。
1,他们得研究那个头骨。好像是用什么扫描技术,把骨头结构整个弄出来。这个算是比较硬核的科学依据,骨头长啥样,决定了脸的大概轮廓。
然后,就得往骨头上“贴肉”了。这一步我觉得就有点悬了。得根据人种、大致的年龄、性别啥的,估摸着肌肉应该多厚、脂肪大概多少。我看有些说法是,这玩意儿有平均数据参考,但具体到个人,肯定有出入。这里面估计经验、推测甚至艺术家的想象成分就少不了。
3,就是上色、弄头发、画眼睛这些细节活儿。肤色是深是浅?头发是啥样的?眼睛啥颜色?这些信息木乃伊本身基本提供不了。那咋办?大概率就是参考同时期的壁画、雕塑,或者根据人种特征来猜。但古埃及那些艺术品,风格都挺独特的,不一定完全写实。所以这一步,主观性感觉更强了。
搞来搞去我明白了,那个光鲜亮丽的复原图,它不是一张照片,更像是一个基于现有科学线索(主要是骨头),加上人类学知识、艺术加工和一些合理推测,“拼凑”出来的一个“最可能”的形象。说她“最美”,可能带点现代人的审美滤镜和传播上的噱头。至于“埃及武则天”这种说法,那更是后人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她的权力和地位,给贴上的一个标签。
折腾了半天,我感觉最有意思的不是去争论她到底符不符合现代人的“美”,或者她具体有多大权力。而是了解这个“复原”过程本身。从一具几千年的木乃伊,到尝试让她在咱们眼前“活”过来,这背后是技术、是推测、也是我们对遥远历史的一种好奇和想象。看看木乃伊本身,再看看那些复原图,对比着琢磨一下,反而更能感受到那种时间和历史留下来的痕迹。这比单纯看个“最美”或者“女强人”的要实在得多,也有趣得多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