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这个“战争狂人”的话题,就让我想起我自个儿折腾的一段经历。这不算啥光彩的事儿,但确实是我实实在在体验过的一个过程,记录下来也算是个反思。
第一阶段:键盘斗士养成记
那会儿是刚对国际新闻啥的有点兴趣,天天泡在各种论坛、新闻评论区里。一开始还只是看看,后来就忍不住下场跟人辩论了。特别是看到一些关于冲突、战争的话题,火气特别容易上来。
我当时就觉得,自个儿掌握了真理,对方要么是蠢,要么是坏,要么就是被洗脑了。为了“战胜”他们,我开始疯狂地找资料、搜集论据,有时候为了一个观点能跟人从半夜吵到天亮。那段时间,真是感觉自己像个斗士,特有劲儿。
具体咋干?就是:
- 刷信息流: 不停地看各种新闻、评论、分析,专挑那些能支持我观点的。
- 找论据: 看到一个不同意见,立马就去搜各种历史事件、数据、名人名言来反驳。
- 激烈对线: 在评论区用特别冲的语气跟人吵,有时候还人身攻击,就为了在气势上压倒对方。
- 拉黑举报: 遇到说不过或者观点极端相反的,直接拉黑或者举报,眼不见心不烦。
现在回想起来,那段时间整个人都充满了戾气,看谁都不顺眼,觉得全世界都欠教育。
第二阶段:从线上回到现实的反思
这种状态持续了不短的时间,直到有一次家庭聚会。桌上亲戚们聊着天,不知怎么就聊到了某个社会热点,然后观点就分成了两派。跟网上一样,双方开始争执,声音越来越大,话也越来越难听,不欢而散。我当时就愣住了,这场景咋这么眼熟?
看着平时挺和气的亲戚,为了一个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,吵得脸红脖子粗,甚至差点伤了和气。我突然意识到,我在网上干的事儿,跟这没啥区别。说白了,根本不是为了讨论问题,就是为了“赢”,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,别人是错的。
那种狂热劲儿,那种听不进不同意见,只想把对方“打倒”的心态,挺可怕的。网上那些鼓吹战争、煽动对立的言论,不就是把这种心态放大了无数倍吗?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,把不同的人群标签化,然后煽动情绪,制造冲突。
我为啥会有这种转变? 主要还是现实里的那次争吵给我的冲击太大了。它让我看到,这种“斗争”模式,搬到现实里是多么伤人,多么没意义。网上吵赢了,能咋样?现实生活还是一样过。但那种因为争吵带来的负面情绪,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我自己和身边的人。
现在的我:保持距离,专注自身
从那以后,我就很少参与网上的激烈争论了。看到那些引战的话题,或者特别极端、煽动性的言论,我最多就是心里“呵呵”一下,然后划走。不是说不关心了,而是觉得没必要用那种方式去关心。
我的实践就是:
- 减少信息茧房: 会刻意看一些不同角度的报道,即使不同意,也了解一下别人为啥那么想。
- 识别情绪煽动: 对那些特别激昂、特别煽情的言论,多留个心眼,想想它是不是在故意挑动情绪。
- 专注现实生活: 把更多精力放在工作、家庭和自己的爱好上。与其在网上跟陌生人置气,不如给家人做顿饭,或者看本书。
说到底,我觉得对那些可能滑向“战争狂人”边缘的言论和心态,最重要的实践就是保持警惕,尤其是对自己内心的警惕。别轻易被情绪裹挟,别总想着“赢”,多点平和,多关注身边实实在在的人和事,可能比啥都强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