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“跳车”这个词儿。这词儿现在网上挺常见的,但我真正搞明白是啥意思,还得从我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说起。
记得那是几个月前,我迷上了一款新的桌游,规则挺复杂,但我研究得津津有味。心想着一个人玩没意思,得找几个朋友一起“开一车”,体验才完整嘛于是我就在我们的那个小群里吆喝了一声,说周末晚上有没有人想试试这个新游戏,正好需要4个人。
很快,就有三个哥们儿回应了,都说没问题,时间地点都定好了。我当时还挺高兴,觉得这“车”组得挺顺利。为了这回聚会,我提前一天就开始准备了。
准备工作
- 研究规则:把那本厚厚的规则书又啃了一遍,生怕到时候讲不明白。
- 整理场地:把客厅桌子收拾干净,确保空间足够大。
- 准备零食:买了点薯片、饮料啥的,想着大家边玩边吃,气氛能好点。
万事俱备,就等着周末晚上的“发车”了。
结果?到了约定那天下午,离开始还有俩小时,其中一个哥们儿,咱们就叫他小李,突然在群里发了条消息,大概意思就是“不好意思兄弟们,临时有点急事,去不了了”。
当时我就有点懵。这……这就“跳车”了?
当时心里挺不是滋味的。倒不是怪他有急事,谁还没个突发情况?关键是,这游戏,少一个人就玩不了。而且都这个点了,上哪儿再去找个人补位?认识的朋友里,对这游戏感兴趣、又有空的,一时半会儿真找不到。
结果就是,那晚上的游戏彻底泡汤了。另外两个哥们儿也挺失望的,我这忙活半天,场地零食都备好了,也是白搭。那感觉,真挺憋屈的。
所以你看,通过这事儿,我就深刻理解了“跳车”是啥意思。它指的就是,本来大伙儿约好了一起做某件事,形成了一个“局”或者说“一车人”,结果有人在中途,尤其是临开始前或者已经进行到一半的时候,突然撂挑子不干了,退出了。
这种行为,尤其是在需要凑人数或者团队协作的活动里,比如玩剧本杀、组队打游戏、甚至是一起搞个什么小项目,都挺让人头疼的。因为一个人的退出,很可能导致整个活动进行不下去,影响其他所有人的体验和安排。
后来我也在网上看别人聊,发现这词用得还挺广。游戏里有人打到一半退了,叫跳车;几个人约好周末去爬山,有人临时变卦说不去了,也算跳车;甚至有时候,几个人一起追一个剧、看一个主播,有人中途表示不看了、脱粉了,也会被开玩笑说“跳车”了。
反正,经过那次组局失败的经历,我现在对“跳车”这行为是有点敏感了。我觉得,守时守信还是挺重要的。答应别人的事,尤其是这种集体活动,尽量别轻易变卦。真有特殊情况,也希望能早点沟通,看有没有补救的办法,而不是临到头了或者中途撂下一句“我不玩了”,那样对别人确实不太尊重,也容易伤感情。
这就是我个人对“跳车”这个词的理解和经历,分享给大家,希望能帮大伙儿更直观地明白是咋回事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