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捣鼓出来的“冰刺”小实验,这玩意儿可不是游戏里的技能,是我真真切切在冰箱里“种”出来的!
我就是好奇,冬天水管冻裂,冰面上冒尖儿,这到底是咋回事?书上说,网上查,理论一套一套的,但总觉得不得劲,决定自己动手试试。
说干就干,先准备工具:冰箱一台(家里的就行)、几个塑料饭盒、纯净水(自来水也行,我比较讲究)、还有温度计。
第一步,制备“培养皿”
我找了几个大小不一的塑料饭盒,洗干净擦干,确保里面没啥杂质,这可是“冰刺”生长的温床。
第二步,灌水入盒
把纯净水慢慢倒进饭盒里,别倒太满,留点空间,不然冻起来体积膨胀,容易把饭盒撑坏了,我就干过这事儿。
第三步,送入“冷宫”
小心翼翼地把饭盒放进冰箱冷冻室,温度调到最低,一般是零下18度左右。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,心里那个痒痒,总想去看看。
第四步,耐心守候,伺机而动
这步最重要,千万别着急!我是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去偷偷观察一下,看看水结冰的情况。大概过了半天时间,水面开始结冰了,但还没完全冻实,这时候就要注意了。
第五步,关键操作:破冰取“核”
当水面结了一层薄冰,但中间还有液体的时候,戴上手套(防止冻手),用筷子或者小刀,在冰面上轻轻戳个洞。然后,把里面的液体水慢慢倒出来,留下一个空心的冰壳。
第六步,静待花开:冰刺生长
把这个空心的冰壳再放回冰箱里,继续冻着。这个时候,奇妙的事情发生了!你会看到冰壳的边缘,慢慢地开始长出尖尖的“冰刺”,就像水晶一样,一根一根的,贼漂亮!
第七步,记录观察,总结经验
我每天都会观察冰刺的生长情况,用手机拍照记录。发现冰刺的生长速度和冰箱的温度、水的纯度、以及冰壳的形状都有关系。温度越低,水越纯,冰壳越规则,冰刺就长得越快越漂亮。
踩过的坑和经验教训:
水不能倒太满,不然冰膨胀会把盒子撑裂。
破冰的时候要小心,别把冰壳弄碎了。
破冰后,里面的水要倒干净,不然影响冰刺生长。
耐心!耐心!耐心!这玩意儿急不得。
折腾了好几天,我终于成功“种”出了几根像模像样的冰刺,虽然没有游戏里的那么酷炫,但也是我自己一点一点观察、实践出来的,成就感满满! 这过程说实话有点枯燥,但是看到冰刺一点点冒出来,那种感觉真是太棒了,下次打算试试用不同的水,看看能不能“种”出更奇特的冰刺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